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课题网站>>已结题课题>>省级课题>>花木文化与学科课程统整综合性学习的研究>>研究动态
花木文化与课程统整指南(第三级部)
发布时间:2012-11-2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江伶

 

 
一.课程理念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的角色和专业自主能力越来越受到应有的重视。夏溪小学建立“花木文化与学科课程”统整的课程体系,在教育权利部门和专家设计的学科课程即“静态课程”基础上形成了生成的课程观,强调教师是课程的创生者,教师进入课程。教师确立课程资源意识,创造性地利用教材,把教材看作是师生对话互动的一个“话题”、引子或案例;开发利用多种课程资源,特别是对当地特色鲜明的花木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而确立整合的课程观、生成的课程观、实践的课程观、发展的教学观。
夏溪小学建立“花木文化与学科课程”统整的课程体系中,以“花木文化”为主线建起国家规定的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注重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的学科内容和不同的方法能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拓视野。用花木文化中所具有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影响学生的精神领域;在现实生活如“花木文化情境”中学会应用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亲身经历以“花木文化”为研究主题的科学探究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在具体的“花木文化情境”中让学生张扬个性,发挥想象与创造能力。开放的课程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实践能力,实现不同潜质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评价应体现素质教育目标,建立综合评价机制。评价应包括学生、教师、家长以及课程管理等多个层次,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形式。评价指标不仅涵盖了不同教学内容,更关注学生参与兴趣、态度、反应和程度,更关注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在动态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转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和完善课程管理。
二.课程目标
1.对关于花木的文学作品赏析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丰富的积累。关注阅读中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使德育目标、智育目标和美育目标能得到综合的体现。
2.注重数学学习与当地资源的整合,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态度、习惯、方式的培养,逐步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良好的情感体验以及对个性品质,关注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花木文化与美术的整合中,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使学生在花木文化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4让学生乐于参与、尝试关于花木的科学探究活动,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能收集整合各种信息形成结论。
5.以花木为创作对象,发掘学生潜能的景观设计能力和音乐创造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体验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
6.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在采访、调查中增强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
 

年级
主题
学科链接
时间
安排
鲜花绿树
的幸福
1.学习短文《幸福》《练习五》
2.测量计算学校的绿化面积,绿化学校的小山坡(铺设草坪、种植月季)
3.探究植物的蓄水固土作用
4.选择学校中的植物观察一天中的变化,为学校中心花坛布置一个花钟。为校园景观设计,四季花钟,季季有花开。
九月份
十月份
色彩斑斓的
叶世界
1.观察校园中各种叶的形状和颜色,描绘秋天的叶
2.收集、欣赏关于叶的美文
3.计算不同的树叶的面积
4.研究叶的光合作用
5.研究渐变的形
6.制作叶贴画叶的拓印画
十一月份
坚忍不拔的松
1.学文感悟黄山松的饱经风霜。
2.探究“青松为什么挺且直”
3.练习水墨画“松”
十二月份
小小植物高贵品质
1.诵读与感悟《从岩缝里长
出来的小草》
2.搜集赞颂植物品质的古
诗、美文赏析
3.调查学校绿化规划中的人文教育。
4.计算统计学校各种植物、
占地面积种植比例。
九月份
十月份
杨柳飞絮
1.学习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中柳树的精神
2.观察江南柳描绘江南柳
3.了解柳在古文及古诗中的意象
4.了解杨柳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5.扦插栽培杨柳
十月份
十一月份
情系花木
1.介绍家乡一种花木
2.为植物设计名片
3.为心中的小院设计景观
4.为家乡花木创作一首儿歌或歌曲。
 
十二月份
 
四.课程实施方案
五年级主题活动一:鲜花绿树的幸福
具体目标:
1.通过短文的阅读使学生感悟植物对人类的无私奉献,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在仿句训练中学会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得到情感的熏陶。
2.通过比较复杂的图形面积的计算,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通过对比实验,自主探究植物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
4.通过观察校园中、家中花草等植物一天、四季的变化,体会植物的生长规律和变化。
操作步骤:
(一)   阅读《幸福》
1.阅读活动:阅读短文《幸福》,感悟万物无私奉献时的快乐与幸福。
2.仿句练习:从短文“树的幸福”进行“花的幸福”仿句训练。
3.练笔活动:以“树的幸福”“花的幸福”为题,观察校园的鲜花绿树后,以第二人称述说“鲜花绿树的奉献”。
4.摄影活动:给你认为校园内最美的植物留下身影。附在练笔文稿上。
(二)   测量计算
1.测量计算学校的绿化面积
2.为学校的小山坡铺草坪
3.为学校的教学楼后绿化区测量、计算、种植月季。
(三)   科学探究一
1.小组合作为进行“草坪的蓄水固土”实验作好准备。(聘请导师、实验工具材料的准备、设计实验猜想、计划)
2.按计划进行对比实验,观察记载。
3.形成实验报告。
(四)   科学探究二
1.观察校园或家中花朵一天的变化
2.为学校花坛设计花钟
3.为学校设计四季花钟
五年级主题活动二:色彩斑斓的叶世界
具体目标:
1.提高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收集信息能力。
2.在计算面积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转化矛盾,探索规律的能力。
3.在实验中激起探究的兴趣,通过实践解决问题。
操作步骤:
(一)观察描绘
1.观察活动:开展一次校园郊游,观察叶的形态各异、颜色变化。
2.交流描绘
(二)欣赏美文
1.通过网络、书籍收集关于叶的诗歌、散文。
2.交流欣赏
(三)计算面积
1.采集各种树叶,认识树叶的名称和形状。
2.估计叶面积,用数方格方法计算它们的面积。
(四)科学探究一
1.两种同类植物,用保留和摘叶对比实验,观察有叶和无叶下的状态,进行记载。
2.撰写实验报告
(五)科学探究二
1.光的不同颜色对植物的影响,作好实验准备,红玻璃罩、橙玻璃罩、黄玻璃罩、绿玻璃罩、蓝玻璃罩
2.小组合作,教师指导,做实验。
3.撰写实验报告。
 
(六)认识变形
1.欣赏各种渐变的形
2.寻找叶,发现叶渐变的形
3.观察以时间顺序渐变的形:种子的发芽花儿的凋谢叶的枯萎
4.自己设计渐变的形
 
五年级主题活动三:坚忍不拔的松
具体目标
1.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感悟植物蕴涵的高贵品质,使学生受到熏陶启迪。
2.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3.在水墨游戏中,学生自己动手,自己练习用墨,自己去看,自己去发现,探索笔墨的技法,发掘儿童的创造潜能。
 
操作步骤
(一)课外拓展
阅读《黄山奇松》后拓展阅读《黄山松----中国松树的变体》,感悟黄山松的坚忍不拔。
(二)探究活动
1.学习陈毅老名篇《冬夜杂咏·青松》
2.通过观察、采访比较松与香樟树、柳树等植物材质的区别。
(三)水墨游戏
在宣纸上创作以松为主或为背景水墨画(美术老师指导、点拨)
 
 
六年级主题活动一:小小植物高贵品质
具体目标:
1.通过赏读美文,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从植物蕴涵的高贵品质、人文精神受到熏陶和启发。
3在花木情境中使学生在用百分数描述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4通过采访、调查学校绿化,增强自豪感,表达热爱母校之感。
操作步骤:
(一)美文赏析
1.诵读与感悟《从岩缝里长出来的小草》
2.搜集赞颂植物品质的古诗、美文,交流感悟到的植物的高贵品质,并形成语句的积累。
3.小组合作以“小植物高品质”主题设计一期手抄报。
(二)采访调查
1.采访、调查校园各景点绿化设计的深刻寓意。
2.为校园各景点编写解说词,交流、评价、修改。
3.扮演小导游介绍校园,特别关注其中的植物寓意的讲解。
(三)计算统计
1.测量计算校园中主要植物占地面积,植物之间的种植面积比,占总绿化面积的百分比。
2.采访了解我校关于绿化的荣誉。
 
六年级主题活动二:杨柳飞絮
具体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课文让学生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伟力,使学生去感悟不抱怨命运,以顽强毅力和韧劲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人生哲理
2.了解杨柳是骚人墨客诗词中乐于采用的意象,其文化内涵和表现力异常丰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初步了解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4.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劳动实践能力。
操作步骤:
(一)感悟青海柳描绘江南柳
1.学习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
2.观察校园内、河道边江南的柳,交流与青海柳的区别。
3.用语言描绘描绘江南柳
(二)古人眼中的柳
1.收集、赏析古诗、文言文,形成积累。
2.收集、交流柳树古代诗词中文化内涵。
(三)柳与景观
采访园林设计公司了解杨柳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四)栽培杨柳
请教花农,学习扦插栽培杨柳
 
六年级主题活动三:情系花木
具体目标:
1.继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自主设计能力,在设计中鉴赏美、创造美。
3.鼓励学生大胆地创作音乐,逐步了解艺术创作的规律,产生孩子们自己喜爱的歌曲的。同时表达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操作步骤:
(一)介绍花木
1.观察家乡一种花木的形态,收集、采访、调查此花木生长规律、价值等信息。
2.用语言介绍。
3.为植物设计名片,出一期板报。
(二)设计景观
1.采访、调查园林设计室,听讲座,了解常见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以及景观设计的原理。
2.开展设计竞赛:为心中的小院设计景观
(三)创作歌曲
1.练习创作以“情系花木”为主题歌词,可以以身边一草一木为歌颂对象。
2.初步了解音乐规律。
3.师生共同创作以“情系花木”为主题的歌曲。
五.课程评价
一.对教师的评价
以“武进区公开课课堂教学评价”为标准,侧重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改变”的评价。
二.对学生的评价
1.评价的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热爱生活、参与社会、走进科学,而不是让学生局限在书本里、课堂里、学校里。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综合地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学会和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与他人合作、为他人服务的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并通过实践活动在政治思想、社会公德意识与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培养。
2.评价方式时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参与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要注重学生亲身参与和学生全员参与,强调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活动量的参与情况和参与态度的考核,即学生是否参与了活动的某些环节,参与是否主动积极。同时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并自觉参与评价。
过程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和实践体验,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并且把对学生的评价与对学生的指导紧密结合起来。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应采用学生自评或教师的即时评价等措施使评价贯穿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评价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绪情感、参与程度、投入程度等表现。
综合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本身由4个部分组成,而各部分的教学目标又包含各自的认知、情感、技能和能力等要求,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内容、要求、过程和结论都应是综合而全面的。
激励性原则: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不断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
3.评价注重“三结合”,让学生真正成为评价的主人。
1)注重自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以自评为主。我们对学生的评价采取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等。
2)注重过程评价与期末评价相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日常教学中的评价有口头评价、专题作品评价、四级评议表的评价。平时评价与期末评价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激励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
3)注重统一评价与差异评价相结合,以差异评价为主。在评价中,我们有统一评价(如在每次专题研究结束后,对学生的研究成果的评价),但更多的是差异评价。我们承认学生的差异,采取相应的评价办法,给学生多次评价、多层次评价的机会,扩宽发展空间。一是给学生多次修改自己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的机会;二是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还允许他们提出请求教师、同学帮助的要求。三是需要动手操作或收集资料的实践性作业,评价不受时间限制。四是作业、提问、活动、操作分为不同的档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评价层次,只要有进步就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学生分层递进。第五,为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我们还设立了单项奖、特长奖、进步奖、诚实奖等,让每个孩子学完综合实践课程后都能捧着奖状回家。动态的差异评价有助于学生养成根据反馈修正错误的习惯,有助于学生树立自尊、自信和进取心,增强学习兴趣。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夏溪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7号
武进区嘉泽镇夏溪花溪路   联系电话:0519-83581249   邮编:213148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