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课题网站>>已结题课题>>省级课题>>花木文化与学科课程统整综合性学习的研究>>方案计划
花木文化与学科课程统整综合性学习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2-11-2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江伶

 

 
一.研究背景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次学习方式的革命。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少整合的现状,要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并在学科《课程标准》中突出了学科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别是在《语文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意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这一切都表明综合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学生发展中的特有功能。我们利用地方教育资源“花木文化”,与学科课程统整,在学科教学中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实验研究,其目的是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意在“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我校坐落于武进区西部嘉泽镇,是全国闻名的“花木之乡”。全镇绿树成荫,四季花香,被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费孝通誉为“绿色生命的摇篮”。全镇坚持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之路,花木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近1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5%以上,全镇90%以上的农户从事花木生产,具有一定规模的园林绿化企业50余家,是 “全国重点花卉市场”、“江苏省重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华东地区10多个省市的花卉苗木集散交易中心, 2008年市场交易额达30.25亿元。在这里,花木的繁育、栽培、加工、销售虽已逐步形成了“管理科学化、品种多样化、产销联合化、规划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但面对二十一世纪信息化、全球化、个性化的时代,创新型花木经济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我镇花木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我们学校的绝大多数学生将来要继承他们的父辈们所从事花木生产劳动,这就要求我们的学校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备与知识经济相匹配的新颖的创新型花木经济人才。因此,我们利用地方教育资源“花木文化”,与学科课程统整,在学科教学中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实验研究,是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贮备花木经济建设人才,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把嘉泽打造成个性鲜明的“环境秀美、经济繁荣、百姓富有、文化浓郁、社会和谐”的江南名镇。
3.学校教育内涵发展的需要。
基础教育改革和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的挑战,我校应如何依托花木文化地方教育资源创新学校教育特色,既高标准地实施国家课程,又为地方经济建设贮备创新人才,办出学校的个性、特色、品位?近几年来,我们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利用花木文化教育资源,创建了优美的校园环境,编写了《花木文化》校本教材,重构了学校文化,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学校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申报立项的江苏省“十五”规划课题《充分开发花木文化资源,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研究》,以及申报立项的江苏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开发花木文化资源,塑造学生创新人格》、《开发花木文化资源,创建人文教育特色的研究》和中央电教馆立项课题《在特色文化背景下,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以花木文化为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得到了提升,创建了江苏省实验小学;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渗透花木文化,学生素质明显提高,学生既增长了知识,拓展了视野,又发展了智力,培养了兴趣,发展了个性,为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研究成果受到了专家鉴定组的高度评价,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创设了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提供了适合教师发展的环境,形成了适合学校发展的文化,凸现了办学特色,为本地区学校提供了实施素质教育、创建特色学校的成功范例,形成了“让每一个孩子都学好”的办学理念和“以人为本,面向全体,课程统整,和谐发展”的办学目标。
因此,依托花木文化教育资源开展“花木文化与学科课程统整综合性学习”的实验研究,对于我校来说,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探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理论思考
(一)相关概念的诠释
1关于花木文化
本课题研究的花木文化是指在本地花木经济背景下而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由于花木与人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特别是伴随着花木经济的发展,自然的花木不断地被注入人的思想和情感,不断地被融进文化与生活的内容,从而形成了一种与花木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花木为中心的文化体系。
2、关于课程统整。
课程统整是在课程分科设置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是一个包含着多种思想、多样实践的概念,不同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从不同的视角对课程统整做出了不同的界定。
理论研究者多倾向于从自己所信仰的“主义”或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出发来界定课程统整,提出教师教任何一门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教一门学科就是在教一种统整的认知结构,学科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形式的统整教学,认为课程统整应该完全打破学科的界限。在他们看来,分离的学科课程背离了生活本身,真正意义上的统整的课程应该是个人中心的、建构主义的、以主题呈现的超学科的整体的课程。
实践者多倾向于从自己的实践经验出发形成对课程统整的理解。强调从学生经验和社会生活出发,课程统整意味着学生学会共同工作并处理各种社会的活动,同时成为一个独立的问题解决者;课程统整意味着多种形式的课程设计的整合。
因此,对于我校及学校的教师来说,重要的不是要求给课程统整下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义,而是在整体上认识到多种含义的存在,认识到每种界定都有其特定的视角和背景。我们所提出的课程统整是以上述理论为依据,基于花木文化背景下的,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关注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关注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为目标的花木文化与学科课程综合化了的一种整合课程。
3、关于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是指沟通学科课程、沟通课内课外、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的一种综合化的课程。对于综合性学习,有以下认识:
一是综合性课程。它是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整体提高,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
二是生活化课程。它开放了学科课程,使学科课程从封闭的课堂上走出来,走向生活和家庭,走向自然和社会,拓展了学习的空间。每次的学习目标、过程、结果都是开放的,能比书本上学到更多的更珍贵的知识。
三是经验性课程。与传统意义上的学术课程不同,它是一种经验性课程。综合性学习以“问题—解决”和“活动—探究”为载体,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有利于学生丰富自己的阅历,整合知识、运用知识、生成新的知识。
四是个性化课程。综合性学习不再是标准化、模式化的学习,也许每个人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都不一样,因为它是一种充满个性化创造性的学习活动,特别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题、探究、活动、创造与表现。
(二)对“花木文化与学科课程统整综合性学习”的思考
花木文化与学科课程统整综合性学习是根植于花木文化教育资源,以国家课程内容为基础,沟通花木文化、学科课程、课内课外、书本学习与实践的一种综合性学习课程。本课题的研究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的一种方式,是学生学习生活化、个性化的集中反映。其内涵在于:
第一,花木,是我校社区特有的产业;花木文化,是我校特有的教育资源。因此,在花木文化与学科课程统整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将按照“整体入手,各有侧重,个性发展,优势互补,减负增效,提高质量”的原则开展综合性学习。
第二,在新课程背景下,花木文化与学科课程统整综合性学习,是校本化地实施国家课程。学校只有办出自己的特色,才能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人才。按部就班,平平庸庸,同一模式是培养不出具有个性的创新人才的。
第三,花木文化与学科课程统整综合性学习,不等于同一学校的学生被“一刀切”地同一发展,主要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样,学生的个性发展才不被遏制,其个性发展应当是自主的、多样的。
三.研究方法
采用实证研究、行动研究、文献研究等方法对本课题开展研究。
1.实证研究。通过对研究对象大量的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从个别到一般,归纳花木文化与学科课程统整综合性学习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
2.行动研究。围绕花木文化与学科课程统整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采用“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再计划……”等方法,开展真实有效的行动研究。
3.文献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的纸张和电子文献进行检索、分析、整合原有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基础。
四.研究目标:
1.充分开发和利用花木文化局这一具有较高价值的地方教育资源,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教育。
2.在花木文化与学科课程统整的综合性学习中,促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转变,使教师的教学行为更低控制度、更具参与性、更重个别化、更高协同力。
3.以“亲身经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核心,打造学生自我建构的学习方式。
4.构建有效而有活力的综合课程。
五.研究内容
1.研究并形成各年段花木文化与学科课程统整综合性学习指南。
实验教师深入理解花木文化与学科课程统整综合性学习课程的精髓,分析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现实状况,搜集并分析课程资源,找到花木文化与学科课程统整的结合点,从学习主题、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建议、资源利用、学习进度、效果评估等方面制定各年段的花木文化与学科课程统整综合性学习指南。
2.开发花木文化与学科课程统整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体系。
以学生已有生活的经验和背景,依据统整指南,将学科知识分散到花木文化主题教育活动中,形成花木文化与学科课程统整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体系,在研究中不断完善。使学生在明确的主题学习活动中,开展自主探究机会,进行合作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长解决问题的能力。
3.形成花木文化与学科课程统整的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体系。
花木文化与学科课程统整综合性学习是各种学科课程与花木文化教育资源的孵化性的集成,其中大量隐含教师个体对学科及其教学的理解和处理,其在学生学习方面产生的效果离不开及时而有效的反馈评估。所以,在研究中,我们将设计恰当的评价工具,采取恰当的评价方式,监控教学质量,适时反馈调整,使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素养能获得质的改善。
六.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2月)选定实验班级,组织开题和培训活动。
第二阶段:(2011年3月—2011年6月)研究各年段学生特点及教材内容,寻找花木文化与学科的统整点,形成统整指南。
第三阶段:(2011年7月—2012年12月)全面研究阶段。继续完善统整指南形成花木文化与学科课程统整综合性学习内容体系。
第四阶段:(2013年1月—2013年6月)结题总结阶段。对研究过程中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形成结题报告、研究论文等。
七.组织管理:
本课题的主要参加者为我校教科室工作人员、各学科骨干教师。课题成员具有良好的教育科研基础,曾参与过央馆青年课题、省十一五规划课题、省教育学会等多项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积淀和实践活动经验。
课题组组长:戴福春
课题组成员:袁新华、何桂珍、陈驾宇、夏海燕、袁晶亚、沈美芬、徐亚娟、
吕 霞、方 静、许国英、张益萍、蒋文艳、卢 俊、许荣美
钱平玉、李 丹、杨 珺、张 燕、
 
八.预期成果:
1.花木文化与学科课程统整综合性学习内容编写指南
2.花木文化与学科课程统整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3.课题组成员公开发表或获奖的专题研究论文
4.课题组成员在研究中呈现的教学案例及视频
5.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作品
6.本课题专题网站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夏溪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7号
武进区嘉泽镇夏溪花溪路   联系电话:0519-83581249   邮编:213148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