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0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使学生在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一张长方形白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谈话:我们已经学会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在此基础继续学习新的内容。
二、教学新课
1、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法
(1)出示例1。
夏溪小学有一块长方形实践基地,其中 1/2 种黄杨,1/4 种桂花。
?
师:已知哪些条件?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回答。
(2)要求“种黄杨和桂花的面积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实际是求什么?
(3)怎样列式呢?
(5)学生操作:取出长方形白纸,表示实践基地,你能通过折一折的方法,涂色表示1/2和1/4吗?
说说你是怎么折的?
你能根据折的情况说说1/2与1/4相加的和是多少吗?
你是怎样看出1/2+1/4的得数是3/4的?
把涂色部分看作3/4时,原来的1/2看作了几分之几?(课件展示)
(6)想一想,计算1/2+1/4时,我们要先做什么?小组内互相说说。(通分)通分的目的是什么?(转化成同分母分数)
指出:在计算1/2+1/4时,要先把1/2和1/4通分把它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按什么方法计算?(同分母分数计算)
按这样的方法,完成例题的填空。
2、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减法
出示“种黄杨的面积比种桂花的面积多几分之几?”。
(1)要求“种黄杨的面积比种桂花的面积多几分之几?”实际是求什么?
(2)怎样列式呢?
(3)这道算式与前一题有什么不同的呢?(异分母分数减法)
补充课题:减法。(课件出示)
(4)说说你打算怎么计算?通分的目的是什么?
你能试着独立完成吗?同桌互相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尝试解题,小组交流。
(5)交流汇报总结方法。
通过刚才的学习,谁能说一说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怎么算的?
同学们觉得难吗?做两题试试。
3、教学试一试。(课件出示)
(1)计算下面各题,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
5/6-1/3 1-4/9
还有什么其他的要求吗? (约分)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课件展示,校对答案)
(2)汇报方法。
指出:一般情况下最后结果都应用最简分数表示。
(3)你是怎样计算1-4/9的?
怎样想到把1转化成9/9的?
指出:在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可以把1转化成与减数同分母的假分数,再计算。
怎样才能知道计算是否正确呢?怎样验算?小组中完成。
(课件展示,校对答案)
4、总结计算方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同桌互相说说。
小结: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计算后要验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课件出示)
(1)独立完成计算,并验算。
(2)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
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你觉得有什么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的?
3、完成练习十四第3题。(课件出示)
(1)理解题意。
(2)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列式计算。
4、完成练习十四第4题。(课件出示)
(1)理解题意。
(2)求“从体育馆到少年宫一共有多少千米?“实际是求什么?
求“从学校道体育馆比从学校到少年宫近多少千米?”应该怎样列式?
第3个问题应该怎样想?(1-4/5)
(3)独立完成计算,集体校对。
5 开放题( )+( )=11/12
让学生独立思考,尽可能找出多种答案。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学生回答。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