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小斗士
武进区夏溪小学 袁晶亚
教材分析:
《艾滋病小斗士》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的动人事迹。课题“艾滋病小斗士”以“小斗士”突出题旨。艾滋病,是一种蔓延迅速,死亡率高的传染病,是全人类面对的一种天灾。一个人究竟该如何面对天灾?正如课文最后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所言:“恩科西就是榜样。”人们应该热爱生活,关爱社会,用科学的态度认识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这就是本文的中心思想。全文共9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段。作者采用倒叙的方法,围绕“斗士”二字展开,体现了恩科西的可贵品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3.通过品读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小斗士”的可敬,培植战胜“灾难”的信心。
教学重点:
了解恩科西为什么被人们称作“艾滋病小斗士”?
教学难点:
品读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小斗士”的可敬,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培植战胜“灾难”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学生读题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一位12岁的南非小男孩恩科西的死,引起了世界上许多人的关注。让我们齐读这两句话: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感叹:人类与艾滋病斗争失去了一个勇敢的声音,世界失去了一位同艾滋病顽强抗争的小斗士。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痛切地说:“又一条年轻的生命离我们去了,一个人究竟该如何面对天灾,恩科西就是榜样。”
2.过渡:同学们,恩科西仅是一个年仅12岁的黑人孩子呀!他为什么能得到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地位的两位领导人如此高的评价呢?人们为什么称他是“艾滋病小斗士”呢?(在题目后面打上?)请你默读整篇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
二.把握重点 品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找出有关语句,说说为什么人们称恩科西是“艾滋病小斗士”?
(先默读思考,可以适当批注,也可以同桌交流感受)
(师巡视参与交流)
2.组织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引导交流,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预设1:生先交流:(1)、恩科西的身体非常虚弱,随时可能死去。他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不是悲观消沉,而是开始学习怎样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他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
a. 这儿用了2对关联词,找一找,读读看,能体会到什么?
b. 分别用“不是……而是……”和“一边……一边……”造句。
适时板书:顽强斗争、关心患者
c.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评价:你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你把敬佩融入了声情并茂的朗读中。
师导读:文中哪些地方具体写出了恩科西的顽强斗争?
(1)在南非,每天都有近200名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婴儿降生,这些孩子中有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小恩科西的生命力也许是南非所有患艾滋病的孩子中最强的,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
a.指名读,说说你的感受
引导学生抓住“竟然”、“挺”等词,说说从中悟出了什么?(我们可以感受到艾滋病带给他的是痛苦的煎熬和艰辛的挣扎,恩科西活得很不容易。)
评价:你对语言文字有着独特的、敏锐的洞察力,掌声送给他!
从“挺”字你想到了哪些表示坚强的成语?
出示一组艾滋病患者的图片,让学生感性认识艾滋病。
b.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2)9岁那年,当养母带着恩科西到一家小学报名上学时,遭到全校大多数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反对,还在当地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a.当养母带着恩科西到一家小学报名上学时,全校的大多数老师是什么反应?学生、家长呢?(学生想象一下,说一说)
联系上下文说说“轩然大波”在这儿指什么?
b.他们怕什么?——他们愿意接受恩科西吗?
说话练习:
当养母带着恩科西到一家小学报名上学时,全校的大多数老师:
当恩科西好不容易走进课堂的时候,大多数的学生:
当恩科西第二天准备继续上学的时候,得知恩科西是一名艾滋病患者的家长:
其实,艾滋病给他带来的痛苦又何止这些?还有没有其它方面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一出生就携带艾滋病病毒,不久母亲又被艾滋病夺去了生命。
师导读:文中哪些地方具体写出了恩科西关爱他人呢?
(1)“他曾经应邀到美国出席艾滋病研讨会,用纤弱的声音不断向世界呼吁:要接受和爱护艾滋病人,尤其要关心患病的妇女和儿童。”
a.这段话中,他在向谁呼吁?他在呼吁什么?找一找关键词。(世界接受关心)
b.——南非人民做到了吗?(没有)全世界人们做到了吗?(没有)
——因此,恩科西即使身体很纤弱,他也要不断向世界呼吁,谁能替他再呼吁一下?说出所有艾滋病人的心声。(指导朗读)
师导读:他还发出了哪些呼吁?
——他参加南非举行的国际艾滋病大会,并在大会上发言。
①他说:“我希望政府向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艾滋病药物,使他们不再把病毒传染给自己的孩子。”
②他还说:“人们不应该对艾滋病人另眼相看,我们需要关爱,拥抱艾滋病儿童是不会被传染的。”
a.他又在向谁呼吁?呼吁什么?
b.这就是一个病魔缠身、十一、二岁的孩子,向世界,向人类发出的勇敢的声音!可是他的身体太虚弱了,随时可能倒下,让我们帮帮他,大声点,再大声点把这些话语读出来,让更多的人听到!
从他的呼吁声中,我们感受到小恩科西是一个怎样的人?
师:恩科西之所以大声疾呼,是出于对和自己一样深受艾滋病折磨的儿童的同情与关心,急切期待全社会都来关爱艾滋病病人。
(2)师引读:
尽管恩科西感觉到生命随时可能结束,但他依然在梦想未来。他说:等我长大了,我要成为一名艾滋病问题专家,周游世界,到各国演讲,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
a.自由读,说说你的体会(板书:梦想未来)
b.师:他梦想着自己能够健康长大,他梦想着自己能成为一名艾滋病专家,多么简单而美好的梦想。谁能把他的心声再读一读!(指导朗读)
3.师小结:恩科西深受艾滋病病毒的折磨,但他不是悲观消沉。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他一边与病魔(顽强斗争),一边(关心患者),在生命随时都可能结束的情况下他还在(梦想未来),他不愧是勇敢的(小斗士)。此时自然的把?改成!
4.学生用感叹的语气齐读课题。
5.过渡:恩科西如此热爱生活,顽强斗争,关心患者,令人感动。可是病魔冷酷无情。(《再见警察》音乐起)2001年6月1日,正当全世界的儿童欢庆自己节日的时刻,被艾滋病折磨得体重不到10千克的小恩科西终于静静地离开了人世。下面请同学们全体起立,让我们一起深情缅怀可敬的小斗士。
(师引读:)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痛切地说:“又一条年轻的生命离我们去了,一个人究竟该如何面对天灾,恩科西就是榜样。”
(师引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感叹:人类与艾滋病斗争失去了一个勇敢的声音,世界失去了一位同艾滋病顽强抗争的小斗士。
6. 课文读到这里,我相信大家一定对如何面对天灾,面对苦难,面对不幸,有了自己的思考。让我们拿起笔,在课文的最后,写下自己最想说的话。
交流,评价:如:
我们要正视现实,敢于拼搏,做顽强抗争的斗士。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挫折是人生不可缺少的宝贵的财富。
是的,坦然面对,与之抗争,就能产生奇迹。
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付出100%的努力。(温家宝)
我们自己就是改变命运的上帝。
三、课后作业
1. 以“从小恩科西身上,我学到了……”为题写一段话。
2. 推荐阅读 : 黎家明《最后的宣战》
板书设计
15.艾滋病小斗士!
顽强斗争
关心患者
梦想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