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算律》教学设计
武进区夏溪小学 蒋明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课前谈话
(“朝三暮四”的故事)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呢?
2、情境引入
师:(出示课件)他们都在做什么呢?(跳绳、踢毽子)
(出示) 28个男生在跳绳 17个女生在跳绳 23个女生在踢毽子
师:(1)从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你能提出几个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吗?
(课件出示)(1)跳绳的有多少人?
(2)女生有多少人?
(3)一共有多少人?
二、教学加法交换律
1、师:要求“跳绳的有多少人?”可以怎样列式呢?
师:还可以怎样列式?
师:你发现了什么?那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
2、师:那求“女生有多少人?”你会列式吗?
师:结果怎样?(相等)(板书:=)
3、师:(1)你能照样子说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
(2)学生举例老师板书。
4、师:(1)请你仔细观察上面的等式,你发现等号两边的算式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加数不变,和不变,位置变了)
(2)像这样的等式写得完吗?(写不完)
那你能不能想个办法用一个等式来表示所有的等式呢?
(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
5、交流:我们以前用过这样的规律吗?想想在哪儿用过的?
三、教学加法结合律
1、师:刚才同学们不仅解决了2个问题,而且还学会了加法交换律。那你会解决第3个问题吗?请你用一个综合算式来表示。
(1)学生尝试练习。
(2)交流。师:①你是怎样列式的?(28+17)+23
你先算的是什么?(跳绳的人)
②还有不同的方法吗?28+(17+23)
你先算的是什么?(女生人数)
师:(28+17)+23算出来是什么?28+(17+23)呢?你发现了什么?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板书:28+(17+23)=28+(17+23)
3、师:如果让你来算,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4、师:请你来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
(45+25)+13 ○ 45+(25+13)
(36+18)+22 ○ 36+(18+22)
5、师: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等式,等号的左、右两边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加数相同,位置不变,运算顺序变了)
6、师:(1)三个数相加,是不是都存在这样的规律呢?
(2)你能照样子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交流:学生举例师板
(3)写得完吗?你会像加法交换律一样,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吗?
板书:(a+b)+c=a+(b+c)
师:这就是加法结合律。(板书:加法结合律)
四、巩固练习
1、师:请挑战第一关 火眼金睛(说一说)
下面的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82+0=0+82
47+(30+8)=(47+30)+8 (84+68)+32=84+(68+32)
75+(48+25)=(75+25)+48
2、第二关 巧破密码 (填一填)
96+35=35+□ 13+ □=24+ □
(45+36)+64=45+(□+ □) (560+ □)+ □=560+(140+70)
3、第三关 勇夺第一(比一比)
① ②
(38+76)+24 38+(76+24)
88+(12+ 45) (88+12) +45
(75+69)+25 (75+25) +69
师:下节课,我们还要专门来研究加法中的简便计算。
五、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六、游戏
师:我们轻松一下来做个游戏,我们班里有多少人?(40人)那老师就是班上的41号,老师想和班里的9号,19号,29号,39号做朋友。你猜猜老师为什么要和他们交朋友?(凑整、简便)
师:你是几号?你想和谁交朋友?
(2)那要使右边的计算简便,可以填什么数呢?
师:是啊!学了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同学们还要会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