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课题网站>>已结题课题>>省级课题>>花木文化与学科课程统整综合性学习的研究>>研究课例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
发布时间:2012-11-2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何桂珍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对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品析赏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技能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一定的阅读方法学习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体会李时珍为编写好《本草》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不怕吃苦的可敬精神。
课题目标:让学生收集“鸡肠草与鹅肠草”图片资料,加以整理,培养学生合作、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6课。
2、出示: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大好月色 长年累月 修好《本草》
      万民得福
3、指名读
4、哪位同学能选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学习一至七自然段
1、昨天通过第一小节的学习,你体会到了什么?(寻访药材的时间长,范围广,路途远,生活艰苦)课文是怎样描写李时珍在晓行夜宿中到底吃了哪些苦?(板书:苦)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的2至7小结。
2、学生交流:
出示1: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1)这是一种什么苦?
(2)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这里条件苦?
(3)假如让你住在这里,你有什么想法?(齐读,感受住宿的简陋)
(4)然而李时珍面对这样的条件是怎么说的?(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体会一下应该带着一种怎样的感情来读?注意标点。(兴奋,欣慰,毫不在意,无奈)
住在这样的古寺,李时珍和他的徒弟过着怎样的生活呢?请继续往下找。
出示2:他们拣来枯枝杂草生起火来,一边喝着山泉水,一边啃干粮。
(1)这又是一种什么苦?
(2)尤其从哪个字上更能体现他们在吃上受的苦?
(3)透过这个“啃”字你能想象一下他们当时的情形吗?(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试想一下,李时珍仅仅就吃了这些苦吗?
师:他从一个生机勃勃的少年直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其间历经的千难万险,你能想象的出来吗?请选择其中一个情景展开想象。
 出示: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李时珍……
夏天,骄阳似火,酷暑难熬,李时珍……
4、师:李时珍住破寺、 喝泉水、啃干粮,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生活确实很艰苦。
师:可是李时珍觉得苦吗?你从那里体会出的?
师:你觉得李时珍的笑是一种怎样的笑?细细的阅读课文的6、7小节,仔细的体会体会。(乐观、开心的笑)
5、小结。是啊,为了修订好《本草》,使万民得福,李时珍住破寺、 喝泉水、啃干粮,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三、学习第八至十三自然段
1、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此时的李时珍他们又在干什么呢?自由朗读八至十三自然段。
(他们在趁着月色记录今天的寻访所得。)
2、在这部分课文给我们呈现了两幅画面。(1、记录 2、品药)
(1)李时珍他们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进行记录药材的?(无灯,无桌)
(2)体会一下这又是一种什么苦?
(3)在这样艰苦的条件,李时珍记录药材的态度怎样?
(4)朗读记药材部分。
3、那么品药图呢?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品药呢?(无法区别鸡肠草与鹅肠草)
师:是啊,鸡肠草与鹅肠草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李时珍有什么办法区别它们呢?(出示鸡肠草与鹅肠草的图片)
师:同学们,是药三分毒,有的药甚至还有生命危险,李时珍作为一代名医,他难道不知道吗?(知道。)
师:那么他为什么还这样做呢?
(他是为了让他修订的《本草》更加准确,他亲自尝尝,就避免让后人因为开错药方而出现危险了。)
4、这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啊。还有一次,李时珍为了试一试曼佗罗的药性,因为麻醉性太强,几天昏迷不醒,家人焦急万分。学到这里,那么对李时珍或许有了更深的了解,你想对他说什么吗?
5、师:此时,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夜已经很深了,李时珍还在干什么?(夜深了,李时珍……夜深了,李时珍……夜深了,李时珍……)
出示:他忘记了……忘记了……忘记了……心中只有……
(他忘记了饥饿,忘记了寒冷,忘记了休息。他忘记了父母,忘记了孩子,忘记了兄弟姐妹……)
生齐说:心中只有修好《本草》,万民得福。(板书)
 
板书: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修好《本草》,万民得福
苦————-——————值得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夏溪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7号
武进区嘉泽镇夏溪花溪路   联系电话:0519-83581249   邮编:213148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