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鲁迅为什么不解释迟到的原因?
2、鲁迅为什么要在书桌上刻下“早”字?
3、文章为什么要以“早”为题?
课题目标:通过质疑问题,培养学生合作探讨能力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早》这篇课文。对于这篇课文,我们还有三个个问题没解决(这是学生在第一课时质疑时提出的),分别是——
(1、鲁迅为什么不解释迟到的原因?2、鲁迅为什么要在书桌上刻下“早”字?3、文章为什么要以“早”为题?)(板书这三问)
二、学习最后两小节
1、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先请同学们默读第7小节,看看鲁迅被寿镜吾老先生批评之后是怎么做的,用笔轻轻画下来,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学生静静地默读、思考。)
(1)谁来读一读?
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默默地回到座位上。他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2)你从中能体会什么?
(3)讲不出来是吧,那我们先来思考这个问题:文中说“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其实他迟到是有原因的,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鲁迅的父亲生了病,躺在床上。鲁迅一面要上书塾,一面要帮家务,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4)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鲁迅迟到是——
(是可以原谅的。是情有可原的。是迫不得已的。)
(5)他完全可以对先生说——
(6)那他为什么不说呢?
(7)那鲁迅不解释仅仅是因为自尊心强吗?同学们看,鲁迅迟到后寿镜吾老先生是怎么说的?
(以后要早到!)
(8)寿镜吾先生 “方正、质朴、博学” 的品行以及对学生的宽宥,使少年的鲁迅崇敬之至,他并没有让鲁迅站在门外,没有厉声责备,只是严厉地说——
生(齐):以后要早到!
(9)“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地回到座位上”。此时,他会想什么呢?
(10)纵然有千条万条的理由,但鲁迅毕竟还是迟到了。他没有为自己辩解,而是提醒自己要“早”到,从中,你看出鲁迅是个怎样的人呢?
(过渡)是啊,鲁迅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并坚持了一生,所以,他才会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来——(工作!)
所以,他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时间就像海绵——
(挤一挤总是会有的!)
(11)那文中说“他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这个“早”字仅仅是刻在了他的书桌上吗?
(齐):不是!
(12)那这个“早”字刻在了哪里?刻在鲁迅心灵深处的仅仅是 “早”这个“字”吗?
(13)说得真好!鲁迅把“早”这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了心里,老师希望,这个信念也能深深地刻在我们每个同学的心里。来,我们一起来把这几句话读一读: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
2、现在我们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了:文章为什么要以“早”为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先要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觉得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是哪一句?
生齐读最后一小节。
(1)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告诉我们要珍惜清晨,珍惜春天,珍惜时间。
这里的“清晨”、“春天”指的是什么?(生命中最美好的光阴)
告诉我们要学梅花,做“东风第一枝”。
你觉得“东风第一枝”指的仅仅是梅花吗?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要学梅花,学鲁迅,珍惜时间,时时早,事事早。)
(要学梅花,学鲁迅,珍惜时间,时时早,事事早。)
(2)那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要以“早”为课题了吗?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要时时早,事事早;而课题也是这个意思。
(3)我们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4)文章的中心就是“早”,“早”和文章的中心有关,所以,要以“早”为题。那么内容上呢?
(写梅花写到到“早”,写“早”字的来历也写到了“早”。)
3、教师总结
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都与“早”有关,所以文章就以“早”为题。是的,鲁迅就是这样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最后终于成为世界有名的大文豪,一生写了许多优秀的作品,鼓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愿大家都能学习鲁迅、学习梅花,争做“东风第一枝”,让我们也在心中深深地刻上一个大大的“早”字。
三、作业
《补充习题》第三题:品析课文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