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夏溪出分力
时间
|
2010.01—2010.05
|
地点
|
夏溪花溪路
|
主题
|
花溪路的安全调查
|
||
社
会
服
务
内
容
|
花溪路是我们上下学必经之路,可是,同学们却发现了很多不尽人意的问题。为此大家展开了一系列活动。
活动过程
(一)资料的调查收集
经过采访调查,同学们基本了解了花溪路的现状,为了寻找相关政策,同学们分成了两大组,一组为资料调查小组,另一组是采访小组。
调查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集了一些资料。他们拿着一叠厚厚的法律法规,我一看,哇,不得了,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全部下载了。我问他们,你们有没有仔细阅读里面的内容呀。他们都笑着摇头,顾奕说:“太长了,我看着眼花。”我说:“那这样吧,我们放学后坐下来共同学习,好吗?”就这样,我们利用两个放学后的一段时间,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学习了一遍,并且一起找出了相关条款,进行分析思考。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五章车辆装载第三十条机动车载物,必须遵守下列规定:不准超过行驶证上核定的载质量,大型货运汽车载物,高度从地面起不准超过四米,宽度不准超出车厢,长度前端不准超出车身,后端不准超出车厢二米,超出部分不准触地。
同学们看到这一条时,反响很大,有的说,我们街上好多卡车装载的树木都超过了这些规定,有的说,怎么没人管呀。是啊,虽然有规定,可是装载过程有谁检查,违反规定由哪个部门处理,这些都没有明确的说法,规章制度也就形同虚设。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六章车辆行驶第六十二条第四款规定交叉路口、铁路道口、弯路、窄路、桥梁、陡坡、隧道以及距离上述地点二十米以内的路段,不准停车。同学们纷纷议论,是啊,桥梁是明文规定不能停车的地方,为什么花溪桥上会有那么多的大卡车停靠呢?是法律法规的漏洞,还是人民的素质太差?
3、《公安机关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第六条规定:在学校、幼儿园周边道路设置完善的警告、限速、慢行、让行等交通标志及交通安全设施,在学校门前的道路上施划人行横道线,有条件的设置人行横道信号灯。
同学们认为,虽然该政策考虑到了学校的特殊情况,其缺点是总是强调了维护,而缺乏相应的处罚措施,因此政府部门执行尺度不好把握,力度不够。而事实证明,我们学校周围没有任何标记,这说明此条款在执行上还存在漏洞。
4、常州市公安局依据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措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七条相关规定,出台了六项措施,强化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如(1)进一步完善市区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周边的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牌和人行横道等交通安全设施。(2)在学校周边治安复杂地区设立治安岗位,有针对性地开展治安巡逻,强化治安管理。(3)根据需要向学校、幼儿园派驻保安员,负责维护校园安全等。
这个政策的优点:在原有国家相关法律、政策的基础上,强化了对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秩序的整治。
不足:一些规定缺少具体的说明,如“进一步完善”完善到什么程度,对“违法占道设摊等要城管、交通等职能部门配合进行整治行动”,多长时间整治一次,由哪个部门监管等都没有说明。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现有政策,采访小组到夏溪城管采访了黄队长。黄队长热情接待了我们。刚开始同学们很拘谨,但黄队长平易近人,主动与大家拉家常,让孩子们顺利进入角色。从他那里了解到,我们乡镇的花木特色,使大量外地车辆来到这儿,花溪路停放的外来车辆中外来车辆占40——50%,到花木销售旺季则涨到60%,作为城管,在主观上已经尽力了,主要是没有配套齐全的停车场。
黄队长说,作为管理部门,首当其冲是管理,现在管理部门势单力薄,也想做科学合理的安排、疏导、定岗,并会同有关部门综合管理。这次采访我们收获不小,同学们写了体验日记,卞一凡的日记还上传到了校园网上。
(二)编制合理的方案
为了编制合理的方案,我们把现有的有关方案打印下来,又一次研读了一遍,还采访了夏溪小学钱校长,听取她对学校门口安全问题的建议。钱校长说,学校地处花溪路最宽阔的地方,车辆来往速度较快,而且在放学时,很多家长聚集在校门口,秩序有点混乱,我们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其次让学生向父母、亲戚广为宣传,大家共同努力,才能使我们有一个安全美好的环境。
采访钱校长后,我们方案小组的同学坐下来,把前阶段调查采访搜集的资料再一次整理,制定了如下方案:
1、在花溪路路口增设交通标记。
(1)在花溪路最东边的入口处增设“禁止停车”的标志。因为这里是花溪路与常溧公路交接处,而很多车辆都停靠在这里装卸树木,给来往车辆造成交通不便,所以我们认为在这里增设“禁止停车”的标志是很有必要的。
(2)在花溪路最西边的花溪桥上也要增设“禁止停车”的标志。国家的《停车管理规定》桥梁、陡坡等地方严禁停车,而这座桥却负累重重,每天晚上,它要承受着好多辆装满树木的大卡车,长此以往,桥梁的安全难以保证。所以桥上应增设“禁止停车”的标志。
(3)在学校附近的道路上增设减速驳和学校标志。因为学校就在花溪边,加上校门口空旷,来往车辆的车速都很快,这对学校的安全很不利。通过增设减速驳和学校标志,可以使车辆减速慢行,减少事故的发生。
2、学校应对在校门口接送孩子的家长进行管理,以免造成花溪路交通拥堵。
(1)在学校附近建立专用停车场,让接送孩子的车辆有序停放,可有效缓解校门口的道路拥堵现状。
(2)学校在校门口划分接送的区域。如一年级等候区,二年级等候区,这样一来,接送的家长便不会对花溪路的交通产生不利影响。
3、政府尽快完善一些必要设施。
(1)建立专用的花木车辆停车场。夏溪是著名的花木之乡,一年四季,装载花木的车辆总是不断,要从源头上改变花溪路的状况,只能对这些车辆进行疏导,而不是禁止。
(2)完善居民健身场所。在原有健身场所的基础上,扩大规模,让居民每天的健身舞能在一个安全、健康的场所进行。
(3)对花溪路居民的私家车停放应统一规划,或划分车位,或建造车库。
(三)宣传我们的方案
方案制定好后,我们拟定了几套行动计划。
首先,我们把制定好的方案复印了很多份,把它分发到花溪路的居民手中,听取他们对方案的建议。有的居民拿到方案后,对学生的行为大加赞赏,说孩子从小学会关心社会,不是个读死书的人,并且认真阅读我们制定的方案,还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开始我们的方案针对驾驶员的比较多,如开始制定的方案中,有一条“如驾驶员违反规定,把车停靠在桥上,则给予罚款”。后来,花溪路上一位花木营销员说,我们夏溪是花木之乡,花木营销是主要的生活手段,靠罚款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是啊,经过思考,我们认为应该改罚款为疏导,所以在此基础上对方案进行了修改。有的居民则反应冷淡,让我们放下方案,都不看;还有的人说,这些孩子,读好书就行了,管这么多干麻呀?虽然有时遇到助力,有时被人拒绝,但同学们毫不气馁,坚持把调查表发给他们,并100%地回收上来。
我们的第二个行动计划是写倡议书,倡议书是写给司机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由于你们把车停靠在花溪路上,造成了花溪路交通的拥堵,路面的毁坏,环境的污染,花溪路是夏溪的主干道之一,特别是我们小学就在花溪路边,为了让我们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为了大家的安全,请你们遵守我们提出的方案。倡议书写好后,我们把它分发到有私家车的居民手中,有些卡车司机晚上来,夜半去,总也看不见他们的庐山真面目,同学们出了个主意,就把倡议书贴在他们的车门上,但愿他们看到我们的倡议书后,能改变自己的行为。
我们第三个行动方案,是对相关负责人进行采访。我们采访了镇政府的武镇长。花溪路诸多的车辆停放问题,归根到底是车辆的问题,车辆的装载,车辆的停靠,这些问题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方案是难以落到实处的,所以我们要把方案向政府报告,争取得到政府的支持。武镇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高屋建瓴地对我们的方案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其次,我们采访了夏溪小学的戴校长,把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我们制定的方案进行汇报,戴校长对我们的方案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如他对方案中划分区域接送孩子这一条提出,一二年级接送的家长较多,而高年级则较少,如何划分区域方案中没有具体内容,而且,家长是否能在规定区域内接送孩子,这也是问题。还有,如果由学校建停车场,资金问题、场地问题都难以解决。看来我们的考虑还不够周到。
我们的第四个行动方案,是在学生中广泛进行宣传。我们把这次活动的展板在听证会之前,早早地放在校园大厅里,让全校同学了解我们的这次活动,让活动深入人心。很多学生看了展板之后,觉得我们的活动很有意义,他们表示要回去后向爸爸妈妈宣传,让他们不乱停车,让自己的爸爸妈妈在接送的时候注意秩序。还有很多同学对我们能开展这样的活动感到非常羡慕,在他们的肯定和赞美声中,我感到我们几个月的努力没有白费,同学们的得意之情也溢于言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