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课题网站>>已结题课题>>市级课题>>利用花木文化资源打造学校诚恒文化的行动研究>>诚恒课堂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发布时间:2012-11-2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许荣美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武进区夏溪小学 许荣美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感悟课文关键词句、重点段落以及拓展阅读相关肖邦的感人事迹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重点段落的研读,体会感悟音乐家悲愤欲绝,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学生学会质疑,并通过相关段落的研读和课外阅读的拓展,理解老师赠送泥土的深刻含义和殷切期望。
一、            复习
出示词语:
满怀悲愤 溢满眼眶 悲愤欲绝日夜思念 亡国之恨 与世长辞
1.指名读词 从这些词我们感受到什么?带着你体会到得情感读词。
2.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肖邦,也可说说这篇讲述了什么故事。
二.精读课文
※第2段
1.    美国曾经拍摄了两部电影,以这位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音乐生涯、感情生活的电影(《春光奏鸣曲》《一曲难忘》,《 把》也像电影一样用生动感人的笔墨讲述了肖邦的从年轻直至辞世,生命历程。
2.    第二段作者用感人的笔墨叙述了告别场景,最受感动的是什么场景?
(自读、交流“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含泪离去”
△“紧紧握住”:你能想象老师当时的表情吗?(激动)(有感情朗读)
△“赠送银杯“银杯”里装的是什么?你想问艾斯内尔老师什么问题?(为什么要把泥土送给)
△对呀,送别的礼物可以是精美的礼品、丰富的特产、可口的食物,为什么却要送泥土?
(出示:泥土资料)
你找到答案了吗?
这银杯里的泥土正寄托着老师的殷切期望-----“无论-----都不能”。 在国外19年,肖邦一直随身带着这个银杯,时时不忘祖国。
3-4
1.就在他离开祖国的那天,波兰首都华沙的爱国义士们掀起了抵抗沙俄统治的起义,可是,不久,起义失败了。俄军镇压了起义,并对起义者和平民进行了大屠杀。随之而来的1795年第三次瓜分,波兰从欧洲地图上消失了,如果你是肖邦,你的听到这一消息,你的心情怎样?(老师从你的回答中感受到肖邦那满腔热血爱国忧国之情)
2.他是怎么付诸行动呢?交流
3.阅读课外大拓展
3.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短文:肖邦的《革命练习曲》赏析
我们一起来聆听这首著名的《革命练习曲》,聆听肖邦此时迸发怎样心声和情感?(播放音乐和出示文字)
你听到了什么?
4.肖邦身在异国他乡,却始终日夜思念着祖国。看,他正在忘我的创作音乐.如果你是一位摄影师,你会拍到他哪些镜头?自己读(出示第4段)
还可能会拍到哪些镜头?
生交流,
师:就这样“他日夜思念着祖国” 就这样“时间在流逝,可是他已根本没有时间的概念”
我们看到怎样的肖邦,怎样的音乐家(废寝忘食、忘我、爱国)
5-6
1.就这样,肖邦在法国巴黎一住就是18年,就这样为了祖国,也-------就这样疲劳加上------弥留之际,他紧紧握着姐姐的手,喃喃-----------(多请几位学生读一读肖邦的话)
2.此时的肖邦已经是-----将死之人,我想问您肖邦,您已是将死之人,可为何还有紧紧握手的力量,(强烈的爱国之情)
肖邦我要问您,为什么您想把心脏带回祖国去?
师: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是肖邦灵魂深处的呐喊。是他爱国情怀的充分体现。
3.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师生齐读)
“才”能不能换成“已”。许老师今年也是39岁,可见肖邦------,我们为他感到-----作者也为他感到----
带着亡国之恨带着遗憾的肖邦与世长辞,让我们也带着对肖邦的英年早逝的遗憾和惋惜读第六自然段。(有时一些好像微不足道的字,都能表达出作者强烈的情感,你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吗?)
二、            总结
《 把》也像电影一样用生动感人的笔墨讲述了肖邦的从年轻直至辞世,生命历程。学完这一课,令你感受最深是哪一部分?作者在叙述时有什么值得你借鉴的地方吗?
(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描写细致感人、运用总分总叙述特点,叙述了肖邦忘我的工作和思念祖国的情怀。)
三.拓展阅读延伸
1.阅读课外拓展“故事城堡”《爱国音乐家肖邦》
2.朗读诗歌、阅读文章作批注,谈感受
 
 
列强瓜分 离开祖国
带着泥土 告别亲人
思念祖国 创作音乐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夏溪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7号
武进区嘉泽镇夏溪花溪路   联系电话:0519-83581249   邮编:213148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