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课题网站>>已结题课题>>省级课题>>花木文化与学科课程统整综合性学习的研究>>研究课例
开发花木文化资源,在活动中塑造学生创新人
发布时间:2012-11-2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徐亚娟

 

开发花木文化资源,在活动中塑造学生创新人
 
一、研究动因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遗传、环境和教育是决定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其中,遗传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可能性条件,教育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推动力,环境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学校的教育工作要实现这一根本目的,关键的问题是要使教育的过程能够使得遗传、环境和教育这三大因素得到有机匹配。由此可见,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环境。俗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什么样的环境,就造就什么样的人。
夏溪中心小学坐落在闻名全国的花木之乡——夏溪镇。在这里,98%以上的农民种的是花木,花木已成为了夏溪特有的产业。夏溪镇的农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大力发展花木生产,劳动致富,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花木的生产和经营,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增强了社会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浓郁的花木氛围,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陶冶了人的审美情趣,激发了人的鉴赏能力。并在花木经济发展过程中,在继承与拓展的基础上,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花木文化。夏溪中心小学的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对于花木的生产和经营可以说是耳闻目睹。在他们之中,许多人将来要继承他们的父辈们从事的农业生产劳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到来,我们的学生所从事的农业劳动必须是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新颖的创造性农业生产劳动。这就对我们学校工作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如何充分开发花木文化资源,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使学校教育为学生将来从事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农业生产劳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和能力?近几年来,夏溪中心小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创建了优美的校园环境,建好了学校植物园,并将花木文化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夏溪中心小学申报立项的江苏省十五科研课题《充分开发花木文化资源,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研究》,以花木文化为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得到了提升,创建了江苏省实验小学;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渗透花木文化,学生素质明显提高,学生既增长了知识,拓展了视野,又发展了智力,培养了兴趣,形成了个性,为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研究成果受到了专家鉴定组的高度评价,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为武进西南地区农村学校提供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成功范例,形成了以人为本,面向全体,课程统整,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提高了办学水平,形成了办学特色,培育了学校文化。
智力正常的学生都有着创新精神和创造潜能,但这种潜能只有把学生的能力倾向与学生的知识、智力、思维风格、人格、动机与环境共同作用于创造性实践活动(创造性思维训练、创造发明实践活动等)中才能有效地复合成创造性素质。活动教学研究是一项立足课堂教学改革,面向未来人才培养的新的探索和实践的有效途径。
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已向我们走来,知识经济作为人类经济的新阶段、新类型,其经济的的发展、财富的增长将主要依赖于知识的生产、进步、创新,主要取决于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基础教育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必须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就受教育者个体而言,21世纪是一个知识激增、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只有具备创造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才能成为一流人才。时代要求我们注重创新教育,数学活动教学作为整个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自然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理论思考
概念界定
1、花木文化。花木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由于花木与人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特别是伴随着花木经济的发展,自然的花木不断地被注入人的思想和情感,不断地被融进文化与生活的内容,从而形成了一种与花木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花木为中心的文化体系。花木文化既是一种历史积累,也是是一种历史沉淀,更是一种历史绵延,具有强大的惯性,带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特征,是人们在价值取向审美取向思维方式上的共性。花木文化既博大精深,又明了宽广,处处体现了一种返朴归真的自然和对人的尊重和自由的无价,具有一往无前的气势。花木文化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气质,他的根在于花木文化的内核就是崇尚自然和平等、自由和尊重、自主和创新的结合。
2、创新人格。创新人格就是培养和发展有利于创新或富有创造性的人格特质。
3、数学活动教学。数学活动教学是指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二)开发花木文化资源,塑造学生创新人格的理论分析
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和教育,在上述各个方面中,培养学生具有创新人格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和关键。这是因为,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和人格教育,具备了良好的创新人格素质,就使创新活动有了自主、自发、自然的动力性。它集中地体现为强烈的创新动机、执著的创新情感、顽强的创新意志、持久的创新毅力、勇敢的创新行为等良好的人格特征。也就是说,创新人格是形成和发挥创新能力的底蕴。因此,它实际上是一个潜移默化的"修身养性"的过程,是通过人们对己、对人、对事的稳固的态度体系的建立,通过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建立而实现的。因此,它不仅是"知"的问题,也是"体验"和"行"的问题。
花木文化对于塑造学生创新人格具有独特的优势。
第一,学生在学习中没有畏惧感。花木文化内涵丰富、理解多元,文化积淀无比宏广与深厚。学生在学习中利用学校自编的辅助教材,根据自己在生活和实践中的体会,在没有约束的研究性学习中能够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
第二,学生没有压抑和自卑感。花木文化的学习活动都是公开的,毫无隐私可言。在一般的教学活动中,那些不善言辞、胆小害羞、学习成绩差、表现不如人意的学生,往往不能参与进去。而花木文化课程主要采用自主的、学生间自愿合作的研究性学习,学生不会成为学习的局外人。学生在学习中不但不会激活潜伏于人格之中的畏惧与自卑,而且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学生无追求知识的精确所引起的厌恶与轻视。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在某种程度上追求知识的精确,学生在学习中枯燥乏味,倒了胃口。而花木文化课程重视的是研究过程,对学生采用的是发展性评价,在学习中没有压力感,不会处于被动的客体地位。这样,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其创新人格得到了发展。
实践表明,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已成为素质教育新的生长点和制高点,是当前基础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特有的教育资源——花木文化,发挥它的特点与文化的影响力,作为学校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主要途径,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
三、研究目标
1、破除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建立教育民主化思想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传统权威式的师生关系让位于平等的。互相尊重、相互负责的交往方式,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得到充分的保护。
     2
、变更以知识为本位的教育观念,树立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思想。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生活经验,在教学中广泛采用探究式学习、体验学习等多种活动方式,从多方面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让学生在自由自在、丰富多彩而又充满挑战性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3
、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思维。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具有丰富的知识,健康的情感,独特的个性和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代新人,在未来社会生活中自尊、自信,敢于迎接社会的挑战。
     4
、涌现一批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活动教学的基本方法。具备教育科研能力的新型教师。他们能够将教学作为创造性的事业,从教学过程中体会到教学生涯的快乐,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与学生共同实现发展。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加快学校的内涵发展,创建学校教育特色,形成学校文化。
四、研究内容
1、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平等氛围。
心理学认为:只有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者的大脑才能处于适度的兴奋状态,而这种状态的出现,是掌握知识的最佳时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做学生的朋友,和学生平等对话,积极营造平等、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
2、组织学生合作讨论、操作实践。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老师应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让学生在相互合作,共同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自主地探索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多地体验到互相帮助、互相启迪,共同分享的快乐,进而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式学习,能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生动和有趣。可以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改善传统的师生单项交流的方式,促进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在此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判断,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联想和类推。
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求异思维占着主导的地位。它是求新、创新的基础,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环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利用教材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多角度多方向思考问题,特别注重巧设问题,引发联想和类推,训练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激发创造力。
4、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形成个性品质。
教育的使命是让每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潜力,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发展起来。因此在教学中适当地设置悬念,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疑问和要求质疑的心态,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做数学操作让学生感知数学,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五、研究方法
1、学习观察法。研究者凭借自身的感觉器官,在教育活动自然状态下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与研究。以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为基础,对花木文化作理性的分析和研究,开发教育资源。
2、教育调查法。对花木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的收集、整理、分析和研究,从中找出花木文化与学校教育的结合点,探索教育方法,塑造学生创新人格。
3、经验总结法。依据教育的特点,对花木文化进行研究,形成教育的价值趋向,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由局部经验发掘为普遍意义,探究教育现象,研究学生创新人格培育的规律。
4、行动研究法。在规划——行动——反思的行动研究过程中,改进和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
六、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6年1月——2006年5月)。制定研究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第二阶段:理论研究阶段(2006年6月——2006年12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讨论各项研究内容,形成研究思路和具体行动策略。
第三阶段:实施阶段(2007年1月——2008年12月)。全面开展课题研究活动,通过对研究活动的交流、总结、反思,提炼教育教学的策略。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09年1月——2009年6月)。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研究材料的整理、归类、提炼工作。并用论文结集、校本课程教材、实绩展览、现场活动等形式,邀请上级教育行政领导、教育专家进行现场鉴定、验收,对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推广。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夏溪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7号
武进区嘉泽镇夏溪花溪路   联系电话:0519-83581249   邮编:213148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