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课题网站>>已结题课题>>省级课题>>花木文化与学科课程统整综合性学习的研究>>研究动态
课题研究随笔(二)
发布时间:2012-11-2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徐亚娟

 

课题研究随笔(二)
我们都知道教学的主渠道是课堂,离开了课堂谈不上教育,尽管综合实践的外延早已超出课堂,然而学生问题的由来及筛选,关于问题的讨论及制定相应的计划,特别是问题结果的汇报是不能离开课堂的。综合实践课千头万绪、无所不包,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实验老师怎样驾驭课堂?这就要求老师具有较高的应激能力、生成意识能力和筛选问题的能力,总的来说要遵循这几个原则着眼生活,立足兴趣,依托学校资源,体现综合。特别是要注意课堂提炼的有价值问题如果与俱乐部活动相关,要充分发挥整体的优势作用。努力构建“1030”的高效课堂模式,引导儿童主动参与、亲历过程,让孩子在参与中交流、在交流中提高、在提高中创新。因此活化课堂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上狠下大力气,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的研究课。
(1)重视培养学生提炼主题能力。发现问题的是指从外界众多的信息源中,发现自己所需要的、有价值的问题信息的能力。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培养学生提炼主题能力,
(2)
重视提高学生设计方案的能力。
我们强调开展任何活动都必须要让学生首先学习设计方案,即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教师适当指导,学生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及实施步骤,最后实验验证、完善方案。整个过程以学生的积极思索、亲身经历为主。研究发现,这个环节要求给学生充分自主支配时间和材料的权力,引导他们从已有经验入手,围绕想解决的问题,自行设计实验,教师只在学生认为的难点处作适当点拨。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活动方法,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预测,这样有利于增强实践的目的性、计划性、实效性。
(3)重视采用激励性评价。我们本着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激励,都有成功的体验,都拥有自信心,都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发展的原则,不仅注重孩子们实践活动的结果,更重视了对过程的评价;不仅关注孩子们是否在原有水平上获得了新的体验,更关注孩子在活动过程中是否积极投入、尊重事实、有独到的见解、能设法解决问题、能接纳同伴的观点、善于与同伴合作和交流;我们在教师评价的同时,还在小组内开展互评。教师常常采用的激励语言是:你真了不起!XX小组设计的方案很详尽,XX小组研究十分专注等。
通过前阶段的研究,我们课题研究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丰硕的成果, 最主要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研究能力明显增强,情感日益丰富。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夏溪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7号
武进区嘉泽镇夏溪花溪路   联系电话:0519-83581249   邮编:213148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