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课题网站>>已结题课题>>省级课题>>花木文化与学科课程统整综合性学习的研究>>研究课例
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的应用研究及文字材料分析
发布时间:2012-11-24   点击:   来源:转载   录入者:李丹

 

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的应用研究及文字材料分析
课题《动画城》 姓名:李丹
教材分析:
1、设计理念:基于网络环境下,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平台和艺术创作的空间。激发兴趣、鼓励实践、完善评价。
2以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平台,将学科内容融于其中。让学生通过网络、自学等手段,自主构建知识,以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环境。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动画城》,并在理解速度、力度的变化中,学会应用。
2、引导学生围绕“动画”这个主题,选择性地为动画片头进行美术等形式的综合创作。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在歌唱中体现音乐要素,学会自己处理强、弱关系。
 
教学重点:
1、为歌曲《动画城》进行片头创作。
2、积极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意识,让学生在体验和参与中获得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软件环境与资源
教师自制主题学习网站:《动画城》
视频文件:《动画歌曲》等
Flash动画:节奏练习
Cakewalk电脑音乐制作软件

教学流程
信息整合点
一、创设情境,动一动
网络中的音乐课,它突破了以往内容的单一化,在这里我和学生共同搜集了几首动画歌曲,大大增加了音乐的信息量,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积极的、主动地学习。
 
操作电脑、学生共同选择乐曲,进行情境创设。
二、复习歌曲唱一唱
以往的音乐教学只有老师手中的一台琴,既单调又乏味,于是我借用网络将学生喜欢的歌曲搜集到网上,学生可以任意自选复习的内容,来满足学生学习的欲望。
操作电脑学生共同参与进行歌曲地复习。
三、节奏训练、拍一拍
在课上我为学习者提供了交互式的自学界面,提供符合学生艺术联想与创作的节奏库,让学生在即兴创作中,获得音乐感受和实践能力,并在学习中掌握2/4、4/4拍的强弱关系,借用网络进行知识的巩固练习,提高了学习效率。
学生根据教师播放地音乐进行节奏地拍击,并感受它们的强、弱变关系。并在电脑上尝试自主学习地乐趣。
四、导入新课、学一学
在教学中我以猜谜的形式导入,通过网络系统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媒体信息传送给学生,以辅导教师的课堂教学。
1、 欣赏歌曲
2、 自学歌曲
3、 生生互动,学习歌曲
4、 自学汇报
打破传统教师教、学生学地模式,让学生走上将台,进行互动地学习。
通过学生的自学汇报来增强对歌曲的理解,使学生在网络的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五、浏览欣赏、看一看
大家都知道,艺术来源与生活,并且是生活的升华。因此,在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艺术是相通的前提下,为了培养他们交流、表现、创造的能力,在知识网中我为学生提供了有关年画、剪纸、木偶、皮影等民族民间艺术,因为他们都为各种类型的动画片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借鉴材料。
在中国剪纸、中国年画、中国皮影艺术、中国动画等……学生可以通过网上搜索,来丰富自己汇报的内容。
以上设计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艺术的鉴赏和表现能力,引导他们站在动画制作的角度,借用搜集到的资料来完成动画片头的制作。
六、创作表演、评一评
汇报主要考察学生的创作能力,指导学生走多样化的探索之路。同时我还将以往单一教学评价体系转变为多元的评价系统,从自我评价、过程评价、小组评价入手,引导学生八自己的艺术感知、艺术创作与艺术反思联系起来。
在音乐与画面的配合下,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融入到背景音乐之中,和大家共同交流。
教学评价与反思: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评价提倡人文性、多元化,以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平台,将学科内容溶于其中。让学生通过网络、自学等手段,自主构建知识,以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环境。加上艺术课程是在教育改革中诞生的新型课程,和我们原有的音乐课程所不同的是,它将音乐与美术合在了一起,克服了听觉(音乐)与视觉(美术)彼此分割的传统习惯,从而初步培养学生欣赏艺术的能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夏溪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7号
武进区嘉泽镇夏溪花溪路   联系电话:0519-83581249   邮编:213148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