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科研>>学校教研>>教研动态
第十七周英语学术沙龙
发布时间:2012-12-3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张益萍

 

第十七周英语学术沙龙
主讲人:张益萍
主题:儿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几乎每个成年人的记忆中都鲜明地留存着一些儿时吟唱的歌谣,一经提起,便能自然而然地脱口而出。甚至,很多人到老年仍然对童年时学会的歌谣记忆犹新。优秀的儿歌之所以能如此牢固地长时间扎根于人们的脑海中是因为它们大多合辙压韵、琅琅上口、充满童趣,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审美品位。因此,合理运用儿歌来辅助英语教学必然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通过实践与研究,拟从两个方面对儿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浅谈如下:
一、意义与价值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小学英语教学阶段歌曲和歌谣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一级(三、四年级)要求学生能唱简单的英语歌曲15~20首;二级(五、六年级)要求学生能表演英语歌谣或简单的英语诗歌30~40首(含一级要求)。由此可见,歌曲与歌谣已成为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教师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
应用语言学家Brewster和Ellis认为:在儿童外语教学中使用歌谣对儿童的语言学习、情感和心理、认知、文化学习和社交方面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因此,歌曲与歌谣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一些节奏明快、音韵规范、语言信息丰富、内容生动活泼的儿歌因为迎合了小学生爱说乐唱、善于模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更是成为了教师进行潜移默化式的语言教学的有效手段。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巧妙地采用儿歌还可以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效率、培养健康心理等诸多目的。
二、作用与方法
随着儿歌辅助教学日益受到教师的重视,英语儿歌资源也变得越来越丰富起来,常被教师使用的既有经典的传统外国儿歌(如《Ten Indian Boys》等),还有众多依据国内的教学实际原创的儿歌(如《易捷英语韵律儿歌集》等)。上述形式多样、特点各异的儿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大致可分为下列两大方面:
(一)配合作用
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儿歌来配合教学的行为比较多见。如,在课堂教学的开始和结束阶段运用儿歌来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采用儿歌进行不同教学环节之间的转换;通过教授或说唱儿歌来填充富余的课堂教学时间;利用儿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调节学生的情绪,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等等。儿歌的配合作用在辅助课堂教学方面的确功不可没,但该作用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之间却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教师对儿歌有效使用的研究还应往更深的层次发展。
(二)过程作用
儿歌之所以能成为一种有效的语言教学手段,其根本原因在于儿歌在课堂教学中的过程作用。换言之,只有当儿歌不再只是课堂上的一种形式和点缀,而是扎扎实实地作用于学生感悟语言à学习语言à运用语言这一认知过程的全部或特定环节的时候,儿歌才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了一种 “有效的”教学手段。儿歌的过程作用是儿歌辅助语言教学的精髓所在。依据专家的指点和自己的实践研究,笔者将儿歌的过程作用大致分列为下述四大方面:
1、运用儿歌,自然导入课题
导课无定法,自然与否是关键。有些教师时常在一节课的开头引领全班“热闹地”齐声说唱儿歌,然后戛然而止,“冷静地”转换到另一个与儿歌内容毫无关联的教学环节,如复习操练、日常对话等。其实,教师如能有目的地选择儿歌,或恰当改动、设计儿歌使之与当节课题相契合的话,儿歌便不仅是一种很好的情绪铺垫手段,还能延续为自然的导课方法。                  
例如,在教授Shall we ...?这一新句型时就进行了儿歌导入的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首先,与学生开展日常对话谈论天气与季节;接着,引领学生一起拍手齐说一首关于“秋天”的儿歌(Autumn is coming. The leaves are falling. Swans are leaving. Let’s go on an outing.),该儿歌原文的最后一句是Farmers are harvesting,将之改换成与新授内容相关的句子;然后,延续着儿歌最后一句的情景,便问学生说:It is a nice autumn day today. Shall we go on an outing? 从而自然地导入了课题句型;而后,师生便在儿歌营造的良好情绪和情景中开始了该话题的交流。
2、运用儿歌,扎实学习新知
学生对新知的学习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期间教师往往需要采用各种训练形式鼓励他们多说勤用。儿歌,凭借其浓郁的趣味性,更能充分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和用的热情,从而使他们学得扎实有效。
例如,教师可通过儿歌诵读法让学生体验语音音素、感悟发音规律(It’s a cock. Sitting on a rock. Wearing a sock. And looking at a clock.);可通过儿歌编创法鼓励学生用新单词编说简单儿歌以避免单一机械的反复跟读(Gate, gate, it’s a gate. It’s a big / red / new / school ...gate.);可通过儿歌问答法开展句型或对话练习以丰富训练形式、扎实训练效果(A: What are you doing? B: I am running. What are you doing? C: I am jumping. What are you doing? D: I am ...)等。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运用儿歌促进学生掌握新知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儿歌形式与教学内容间的正确关系,做到形式服务于内容,避免花哨与不实;同时,还要注意儿歌是否地道与压韵。
3、运用儿歌,有效突破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难点的突破总是颇费教师心思的一个方面。根据教与学的实际情况,教师用以突破难点的方法可谓丰富多彩,或安排小组任务,或设计体验活动,或创设情景感知,或组织同桌练说等。有时,恰当运用儿歌突破难点同样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例如,在教授对话《Make a Call》时,由于对话的话轮及新句子较多,虽然实践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却仍不能使学生当堂完整流畅地运用好打电话时所需用的语言。在后来的一次教研活动中,这个难题终于在《易捷英语韵律儿歌集》编者胡澄宜老师的指导下迎刃而解了。在随后的教学中,笔者采用了胡老师编撰的儿歌《Make a Call》来帮助学生将教学内容融会贯通地说说唱唱,使他们一下子就掌握了原本机械生涩的对话,而且还学得兴趣盎然。该儿歌全文如下:
Hello, hello, is that Sue?
Yes, yes, this is Sue.
Are you free this afternoon?
Yes, I’m free this afternoon.
Shall we go to Hongshan Zoo?
That sounds good!
That sounds good!
由此可见,在运用儿歌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应善于合理采用现成的儿歌资源,更要具备根据教学实际修改和编撰儿歌的能力,唯如此,儿歌才能被用好用活,才能更好地促进课堂效益的提升。
4、运用儿歌,逐步发展能力
 新课程倡导教师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儿歌,作为小学生喜闻乐用的一种语言形式,可以成为该目标实现的上好载体之一。教师可以在学生语言学习的不同阶段逐层递升地设定不同的儿歌学与用的目标来逐步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一听、二说、三改(指改动儿歌中的个别单词、词语或句子使之与学习实际的联系更紧密或更富有个性)、四编(指学生根据儿歌原有的结构或内容,充分调用自身的知识及语言储备编撰新的儿歌)。实践证明,上述四个步骤的逐步实施能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笔者的学生由此仿编或原创的一些儿歌中便不乏有闪现灵气的精彩之作。如,体现开音节语音规律的儿歌:This is Kate. Sitting near a lake. Eating a date. And drawing a cake;运用语言描述春天的儿歌:Spring is coming. Trees are green. Birds are singing. Kites are flying.
5、运用儿歌,恰当渗透德育
课程改革后,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正日益受到教师的关注,学科教学应渗透德育教育、体现人文素养培养的理念已成为教师的共识。小学英语的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上渗透德育不宜过于就事论事或大张旗鼓,而应采取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因此,节奏明快、好学易说、意味丰富的儿歌往往能成为整堂课的点睛之笔,恰倒好处地提升英语课的人文品位。
例如,教学话题《Time》。经过思考与斟酌,将教学内容设计为交流各自的作息时间及讨论怎样的作息安排才是合理的,并在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安排学生学说儿歌《Time》:
Time flies day by day.
In your work and in your play.
Try your best every day.
Keep you wise and gay.
上述儿歌的运用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成为了该节课之亮点,巧妙地诠释了新课改的理念与精神。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效使用儿歌,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更能开启学生的心智、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儿歌的过程作用,尝试创造性地用好儿歌,使之更好地服务于语言教学。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夏溪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7号
武进区嘉泽镇夏溪花溪路   联系电话:0519-83581249   邮编:213148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