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课题网站>>已结题课题>>市级课题>>利用花木文化资源打造学校诚恒文化的行动研究>>理论学习
课题组理论学习内容摘要
发布时间:2012-12-3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袁新华

 

课题组理论学习内容摘要

 间
20125。5
地点
多媒体4室
参加对象
及应到人数
何桂珍、张艳娟、虞建强、吴建平、袁新华
实到人数
5
主持人
袁新华
活动
形式
沙龙
学习内容主题
“诚恒”:为人处事的准则
主 要 内 容 摘 要 
“诚恒”:为人处事的准则
沈启鹏
我是南通中学1966届高中毕业生,“文革”留校两年,从1963年9月入校到1968年10月离校,我在通中渡过整整五个年头。20岁左右,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诚恒”校训,并非终极价值观,却是“为人”“处事”的准则,它不仅引导了我高中的学习生活,还规范了我后来的人生之路。己丑春节同班同学相约来到母校在建中的百年校庆纪念园立碑植树,都是六十开外的人,象游子回到母亲的膝下,对母校的感恩、怀恋之情油然而生。
“诚”——诚心实意、诚恳真挚、诚笃恳切、诚实守信,即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恒”——恒久、恒定、恒心、永恒、持久,即长久不变持之以恒。诚与恒,是一种操守、一种人生态度、一种治学精神,是做人和做事的必备条件,有了诚实中肯的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恒心,就有了处人处事的基本道德修养,天下便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1963年考进通中高中部的学生,都是从市区和地区各县选拔的优秀生,“进了通中门就是大学的人”早就是耳熟能详的口头禅。校领导何晴波、龚启祥、刘石生、朱双六的校会报告使“一年打基础、二年大提升、三年求突破”、“为革命而学习”的口号深入人心,校史馆里何晴波校长手书对联“发扬优良校风,争取更大进步”龙飞凤舞、夺人心魄。徐质夫、冯德吾、张钧才、高德天、华保良、汪韵南、严迪昌、杨宏声、徐博良、保韵琴、王宗耀、戴德衡等老师有的严谨慎密,有的和蔼可亲,有的渊博深邃,有的诙谐幽默,教学风格百花齐放各有特色,都兢兢业业、循循善诱。
离开校园走向社会,母校的“诚恒”校训久而久之成为我为人处事的准则,不管是在插队农村、务农做工的逆境还是在事业上升、获取成果的顺境。
我曾先后在画院、美协、文联、文化局、民盟、政协、人大、师院、通大担任领导职务。官场上常有一种迎逢拍马、违心说假话的歪风,作为一个民主党派的成员,要遵循“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说真话做“诤友”;作为一个有良心的艺术家,只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崇尚“真、善、美”,凭真情实感投入创作。离开母校的这40多年里,我坚持唯真不唯上、唯善不唯权,服从服务于国计民生的长远利益,就城市建设、文物保护、环境保护、文化教育等方面建言献策,特别是为苏通大桥立项、南通申报历史文化名城、濠河治理和建设、南通大学建设不遗余力、大声疾呼。这些勉励,印证了“诚恒”的理念——心诚则灵,滴水穿石,绳锯木断!
自1909年张謇为通中制定“诚恒”校训,百年来通中人才辈出、蜚声教坛。我是校训的受惠者之一,特撰文感恩,以贺母校百岁华诞。 
 
填表人 吴建平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夏溪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7号
武进区嘉泽镇夏溪花溪路   联系电话:0519-83581249   邮编:213148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