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江南柳》听课随笔
武进区夏溪小学许荣美
语文综合性学习既是一种课程组织形态,又是一种语文学习方式,是以“学会生存、学会学习”为目标,以学生的兴趣与需要等内部动机为基轴,不受学科分类所束缚,在调查、实践、亲身体验、信息技术的应用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成果展示等形式,综合地运用各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开展问题解决活动,使学习得到深化、扩展,进而实现生成性学习。它超越了传统单一的学科界限,跨学科、多领域,通过学生主体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过程,有机地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际、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知情意行和谐统一的发展。
何桂珍老师执教的《青青江南柳》是《青海海高原一株柳》的拓展活动课,实现了花木文化与语文学科的有机整合,在统整中以江南柳为载体使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注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1、《青青江南柳》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观察、描绘、交流江南柳外形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收集、整理网络上关于柳树的古诗词,代表的意象,小组进行交流赏析,课堂上或是抑扬顿挫地吟诵,或是酣畅漓淋地赏析,使全体学生都得到柳文化的熏陶,课堂诗意盎然。
2、注重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意识和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形成了对江南柳感兴趣的问题,如繁殖、园林价值等问题,能通过采访、调查、浏览网络、实地考察等活动方式来解决问题,并对得到的信息和答案进行整理分析。
3、学生经历了丰富的成果展示过程,增强了综合能力。不仅在探究过程中经历了丰富的实践,在成果展示筹备中,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团队作用,如各自练笔,小组挑选最佳练笔,呈现课件。每个小组成员之间各有分工,有收集整理资料的,有负责采访考察的,有负责制作幻灯的,有承担上台汇报的。有趣的是,孩子们竟然推荐那些平时胆小、害羞的成员上台汇报,使成员获得锻炼,是令人赞赏的。
通过这堂研究课的设计和执教,使我们课题组老师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课题研究不仅给老师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改变,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学生的变化。因为学生在谈收获时谈到了自己的进步,让实验组老师信心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