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科研>>小班教学>>理论学习
小班化教育的实践操作
发布时间:2014-04-2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朱建琴

 

小班化教育的实践操作
(一)更新教育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小班化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形式的改变上,座位的调整,学生数的减少,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教学策略都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国内外的许多实验表明,小班教学要取到良好的教育效益,教师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学生观、师生观的更新是关键。转变教师观念是实验教师的首要任务,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念。
教育观:
1.树立素质教育的质量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宗旨,以加强德育为灵魂,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2.树立系统工程的教育观。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情,家庭教育要由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学校要热情帮助家长提高育人的水平,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
3.树立正确方向与科学方法的教育观。
“学校和家庭要求和鼓动青少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是对的,不经过艰苦的学习和磨练,年轻人是很难成长起来的,但一定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方法”,要把家长望子成龙的迫切愿望、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讲究科学育人的方法,千万不要用心良苦而方法不当,导致适得其反的恶果。要组织引导学生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参加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以开阔视野,增长社会经验。
学生观:
教师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就会对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态度和方法,它不仅影响教育效果,也影响学生的发展。
1.学习主体的学生观。学生是从师学习的受教育者,但学生不是被动装填知识的容器,不是接受教训、听话的“驯服工具”,而是活生生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只是外因,只有通过学生的内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才能实现,正如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教学生学。”教师要从教会学生学习出发,改变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各有个性的学生观。“学生”是个整体的抽象的概念,它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存在差异、各有个性的学生个体组成的。教师的“目中有生”,就既要了解研究学生共同的年龄特征,更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不是一味地按分数高低来看学生,确定对学生的喜好,而是要善于看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不足、优点和缺点,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或扬长补短。
3.处在发展中的学生观。学生正处在成长的过程中,可塑性很大,具有许多发展的潜能。教师应当善于辩证地、发展地看待每个学生,既要严格要求,更要关心爱护,正确对待学生身心发展不足之处,和思想行为上一时的缺点错误,给予正面的教育、矫正,使他们获得新的发展。教师只有具有正确的学生观,才能做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用知识的力量和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仿效。
教学观
教学观包含教学的目的观、内容观、过程观、评价观。对于学生来说,教学就是要满足学生的发展的需要,促使学生的潜力的开发,实现学生的充分自由的发展,要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能促进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的培养,教学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成长的过程,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质量观:
在教学质量的评价上面,必须摈弃单纯以分数为标准的质量评价体系,要构建动态的多元的质量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和潜能的发挥,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知识的同时获得身心各方面良好发展。树立生生能成才的成才观。尽管每个学生存在着差异,有着不同的个性,但是“天生我才必有用”。通过多元质量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师生观:
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这是社会主义公民关系在学校教育中的集中反映,也是培养现代创新型人才的先决条件。所谓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首先是人格上的平等、教师和学生作为独立的社会公民应该互相组织内讧对方的人格、信仰和爱好;其次是在学问上的平等。正如唐代文人韩愈所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在现实的师生关系中,一般不存在学生歧视教师的问题,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平等地对待学生。教师是否平等地对待学生,不只是教师与某个、某些学生之间地个人关系问题,是牵涉到把学生培养成国家与社会未来地主人问题,师生之间长年累月相处的关系本身就是一种隐性课程。
小班化教育的归宿是使小班学生在思品、文化、身体、心理诸方面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培养具有世界意识的、个性充分发展的、有竞争力和创造力的开拓型人才。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变自卑为自信、变压抑为开放、变死气沉沉为生动活泼。充分利用每个学生追求成功的心理倾向,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位具有独立人格、活生生的学生个体、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创设有利于学生潜能发挥的情景,帮助每一个学生去发现自己的价值、发展自己的个性。
实现师生平等的人际关系,教师采取的教育行为有:
(1)教师首先要唤起关爱的意识,像母亲一样发自内心地关爱每一位学生,分析每一位学生的爱好和需要,爱字当头,严而有度。
(2)经常运用鼓励性语言,并善于用体态语言对学生的进步表示赞赏,对学生的失败给予真诚的鼓励,让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馨,老师和同学的亲切。
(3)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保护学生的创造火花,开发学生的头脑,解放学生的双手,鼓励学生大胆对教师进行质疑或挑战,即使是错了或输了也没关系,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4)撤掉教室中的讲台,一改过去师生隔离、教室高高在上的模式,采取师生角色互换的策略,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
(5)开展一学期两次的师生民主评议活动,让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评议中,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增进师生间的友谊。位师生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创造浓厚的民主氛围。
(6)班级管理中的班主任和学生实行换位,由专制型的班主任一人说了算转变为民主型的学生们讨论着去办。实行班干部竞选制和值日岗轮换制,使班级管理更加民主。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夏溪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7号
武进区嘉泽镇夏溪花溪路   联系电话:0519-83581249   邮编:213148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