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文字
——花木文化与语文学科统整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武进区夏溪小学许荣美
教学目标:
1.学会仔细观察身边植物的变化,并通过请教、采访、实验、查阅资料等方式主动探究,亲自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2.通过继续欣赏、品析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学习借鉴伊林写作时运用的举例子、比喻、拟人、设问等方法,来对自己观察到的植物的现象融知识性与趣味性进行介绍。
3.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交流变化现象
1.咱们夏溪什么最多,今天咱们聊聊你身边的花草树木吧,通过你的细致观察,在他们身上发现什么?有同学拍下了他们的倩影,来说说你的发现,在你脑中一定闪现出什么小问号?(实物投影出示手机或相机拍摄的自家植物照片)
生描述现象,提出探究问题。
师追问: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号的,有结论了吗?下面同桌相互打开图片交流一下。
集体交流。(相机板书:请教、采访、实验、查阅资料)
二. 品析表达特点
1.在同学们身上老师找到法布尔、伊林的影子。因为你们能细致观察,用心发现,会用请教、采访、上网查找等方式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正如《大自然的文字》作者伊林所说“要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从小就应当到树林里或者田野上走走,注意观察。假如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应再到书里去寻找,看那里有没有解释。你还应该去请教有学问的人:这是什么石头?这是什么树?总是坐在家里的人,永远不会懂得大自然的文字。”(出示齐读)
2.伊林堪称最善解人意的科普作家,任何复杂生硬的科学原理在他笔下都变得津津有味。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得到了世界性的承认。------(出示书籍)他运用文艺的形式、散文的笔法、生动有趣的故事、形象具体的描写,来引人入胜地讲解科学。让我们再一次阅读《大自然的文字》,看看他的哪些表达方式值得你学习借鉴。
3.生交流伊林写作的表达吸引人之处。(随机出示圈画)
(板书:比喻、拟人、设问,生动有趣、形象具体地进行描绘)
三. 借鉴表达评价
1.学习伊林,下面也用上比喻、拟人、设问、对比等等,介绍、解释从植物身上阅读到的文字。
2.独立练说、同桌练说,相互修改。
3.上台练说,集体修改。(实物展台)
你觉得他介绍得怎样?哪一句你最欣赏?能不能帮他改一改?
(重点让学生发现欣赏学生运用借鉴之处,提出一些建议。)
追问:除了知道关于它的科学知识,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3.写在练笔本上。
四.课外拓展练笔
刚才是一个片段的介绍,老师建议大家可以仿照大自然的文字,也写一篇完整的科普小品文,向大家介绍你发现的大自然的文字,如自己熟悉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花鸟虫鱼,风霜雪雨,尝试用不同的修辞手法或者具体的描绘使自己的习作更生动形象。
寻找大自然的文字
——花木文化语文综合学习活动
班级 姓名
观察发现的现象
|
探究方式
|
|
|
|
|
得出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