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于学问》
吴海燕
教学目标:
1.知道学习要下苦功夫,懂得只有刻苦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2.知道一些勤奋学习的故事,名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
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曲是谁创作的吗?
小结:对,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贴出冼星海的画像)。冼星海为什么能创作出
如此激动人心的作品?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音乐家?
二、学文明理。
1.提问:冼星海只身到法国留学,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了哪些困难?
小结:冼星海到巴黎留学,生活十分艰苦,学习条件十分恶劣,身体特别劳累。(将学生回答的内容归纳为:生活贫困、条件恶劣、身体劳累,并随之板书。)
过渡:冼星海遇到了那么多困难,生活、学习条件又是那么艰苦,冼星海是怎样学习的呢?他有没有放弃对音乐的追求呢?
2.分组讨论:冼星海是怎样克服困难进行学习的?
小结:冼星海不怕生活贫困,更不怕学习条件的恶劣,干方百计创设条件,利用一切机会努力学习,而且不顾身体的劳累,顽强地坚持学习。
(板书:不怕艰苦 克服困难 顽强努力)
过渡:生活的艰苦、学习的艰辛,没有使冼星海放弃对音乐的追求,他以惊人的毅力勤奋地学习,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3.提问:冼星海取得了哪些成就?
小结:冼星海面对困难,靠着自己勤奋刻苦的精神、顽强的毅力,取得了成功。就连敬爱的周总理都曾颂扬他“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他最终也成为人民的音乐家。
(板书:取得成就)
第二课时
一、深化课文内容,提高认识。
1.听映雪囊萤的故事(幻灯演示)。
提问:孙康和车胤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是怎样学习的?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什么精神?
小结:古人孙康和车胤家境非常困难,连照明的条件都没有,但是,他们并没放弃学习,而是想尽办法,创造条件学习。他们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二、总结
和古人相比,我们今天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不知比他们优越多少倍,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么好的条件,刻苦读书,长大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