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科研>>小班教学>>研究成果
《蜡烛的变化》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4-11-2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王静雁

  《蜡烛的变化》教学反思

  夏溪小学:王静雁

  《蜡烛的变化》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课选取学生熟悉的蜡烛作为研究对象,借助蜡烛受热熔化、受冷凝固、燃烧发光并产生二氧化碳和黑色物质等一系列现象,揭示物质的变化分为形态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在新课导入中,我首先设计了演示活动,向两杯透明澄清的溶液中吹气,一杯无变化,另一杯变浑浊,激发学生兴趣。其次用粉笔会发生“书写会变短、掉在地上会摔断”这样的变化以及学生成长中会发生变化,让大家感觉到物质在不断变化。最后与语文相结合,以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从蜡烛身上认识物质的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环环相扣,从问题引入、实验探究,启发学生实验验证,并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在学生亲自获得证据的前提下,更多的作出合理的解释并利用新知解释生活的实例。本课实验较多但不难。所以课堂中主要以学生放手探究为主,注重在探究中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尽力使学生能 “真刀真枪”地搞科学。课堂最后,让学生带着问题“找寻更多生活中的物质变化事例”,继续走入生活中学习,让学习从课堂延续到生活大课堂。

  在教学设计中,我也注重了学生对已有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本课教材中原本有一项需要学生完成“给蜡块加热、冷却,观察蜡块的变化”这样一个实验,其实他们在四年级时已学过,都知道这个实验的现象,所以我在课堂上省略了该实验,而是让大家回顾一下,把时间节省下来让学生做更多新的探究。所以我并不是把大家当作从原点开始学习的,把该节课单独拎出备课,而是和之前的学习相联系。

  在教学中虽然有自己的特色,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强调好组织纪律性,应该先要求好学生听清楚实验方法步骤再动手操作,于是我一边说时学生一边做,出现了学生不清楚实验要求而混乱的情况。2.在教学时,关于“物质的变化分为形态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如何判断是哪种变化、区分它们的现象是什么,我没有作出的更具体一点的解释,因此学生在判断“蒸馒头、树叶变黄”这样的变化是属于新物质产生的变化时出现了疑问。3.学生在谈论完成连线题后,由于时间原因,展示学生作品时没有让学生自己说说判断连线的原因,而是我自己快速校对完成,缺少了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在今后要注意改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夏溪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7号
武进区嘉泽镇夏溪花溪路   联系电话:0519-83581249   邮编:213148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