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思品学科沙龙研讨记载
时 间
|
2014、9、15
|
地点
|
三(5)班
|
参加对象
及应到人数
|
全体思品教师
8人
|
实到人数
|
8人
|
主持人
|
施萍
|
活动
形式
|
沙龙
|
||||
沙龙主题
|
思品学科规则教育中的诚恒行为
|
||||||
主 要 内 容 摘 要
|
一. 引出沙龙主题
主持人:我们学校的校训是“抱诚守真,持之以恒”,那么落实在我们思品规则教育中的诚恒行为是什么呢?
二.沙龙研讨
夏瑛:在对学生进行规则教育时,甲老师组织学生玩“羊羊运输队”的游戏,从中感受有规则和没有规则多么不同,然后老师又让学生想一想玩其他几个游戏需遵守的规则,最后老师总结:在游戏进行前,了解游戏规则,在游戏过程中,遵守规则是非常重要的,相信大家也能够遵守这些规则,在游戏中玩得顺利和开心。同时在黑板上板书:遵守规则。
陈其平:现在不少规则教案都是这样的思路:了解规则——遵守规则——体会遵守规则的好处——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核心理念是遵守规则。规则教育除了这些就没有其他内容了吗?其实不然,一份美国小孩子的规则教案是这样设计的:老师首先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活动,探讨教室作为有趣、安全、公平的学习环境应具备哪些特征;让学生确定哪些行为有利于此目标的达成;引导学生把这些行为归纳成教室行为指导原则,即规则;确定合适的行为和不合适的行为产生的影响。两种教案侧重点不一样,孰优孰劣?
管春娣:从心理学规律看,如果规则是他人制定的,自己只是被动的遵守,容易产生排斥心理,可能表面应付,消极抵抗,片面挑刺,甚至全面否定。这样也不容易理解制定规则的难处,不会宽容、理解规则必然有的缺憾。所以只是强调遵守规则,反而遵守得不好。
许荣美:片面的强调遵守规则,实际上是一种“驯羊”思维,关心的是怎样把学生驯称温顺的羊。“驯羊”教育的特点是,不引导学生学会制定规则、评判规则,只是一味的想方设法让学生遵守规则,把学生当成被动的等待塑造的人,而塑造者取代了上帝的地位,可以把学生当成羔羊来放牧。有的老师认为,这样的规则教育会培养一批机器人,或者说僵尸,怎么能适应创新社会,成为国家栋梁之才。丁老师举了一个这样的事例:前几天,我们单位的一个老师去某市参加课题推进会,参观了某某小学,回来给我说他们学校的管理如何如何,其中说到学生从教室出来都是顺着一条直线走,任何一个班的同学也都会主动加入这条直线走,显得整齐划一。这是把“驯羊”教育推到极致,这样的教育竟然被作为好典型参观学习,令人唏嘘不已。看似是教育,实际是利用自己的教育权满足自己的畸形审美观——整齐划一是美的。这实际是培养羊才,不是培养人才。
张艳娟:那么,“人”的教育应该是怎样的教育呢?与羊相比,人是万物之灵,是一个创造者,可以创造各种工具和享用之物,可以创造社会制度和精神财富,可以创造自己不一样的人生,萨特甚至认为,人的本质得由自己创造。正是创造,使人越来越高出于其他动物之上,越来越凸显出人的本质特征。因此,人的优势不是被动的适应,而是创造。因为创造,人不应是整齐划一,而应是姿态万千。就此而言,人是自由的,康德认为,只有实践理性,只有在意志自由之中,才能体现出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得让人能够自由、自主、自觉、自律地成其为人。神圣已死,人岂能亡!为了使人更像个人,使人超拔于动物、机器之上,老师,鼓励学生去发明创造规则吧。
夏海燕:学校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人?学生不是奴仆,不是工具,不是机器,是公民,具有国家主人的资格,将来要承担更多的国家主人的职责,学校是在为国家培养主人。国家像一个巨型的股份公司,公民如股东,股东是公司的主人,公民是国家的主人。学校的责任是把国家的不太成熟的主人培养成成熟的、优秀的主人,所以,学校要考虑孩子毕业后能不能当好国家主人,要培养主人素质,学校教育应是主人教育。
蒋波:就规则而言,股东是要遵守规则,但股东更还得考虑制定规则,如何制定公平合理的规则。好的公民得会制定规则、选择规则、评判规则,然后是遵守规则。主人教育应该先培养孩子制定、选择、评判规则的才能。比如,做一件事情,要同学们考虑,事情怎样才算好,如教室应该有趣、安全、公平才算好,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制定或选择怎样的规则?可能大家七嘴八舌,提出了很多,意见有分歧,再问:意见有分歧怎么办?有的老师提出:不一定立刻采取表决的办法,为什么不让孩子体验一下自己的个性意见呢?学生能有自己的观点是很可贵的,作为教师应该给予这样的学生以鼓励,他不认同这个游戏规则,可以选择他认为适合的游戏规则,试一试,比较一下,好坏自明。这样就可引导学生形成一套合目的的规则。当然,主人也得遵守主人们达成的规则,自觉遵守这些规则也是自由的体现,也是主人应有的担当。你选择,是你的权利,你选择之后,执行是你的义务。至于引导学生遵守规则,老师们已经制作了很多优秀教案,在此不赘述。
主持人:按“主人教育”的理念,老师们认为甲老师的规则教案可以这样修改: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探究、总结、达成游戏规则。孩子天生就好动,我们就应该引导孩子自己在游戏中寻找规则。实际做一做游戏,游戏规则自然而然的就出来了,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不对头,自己会矫正,在玩中完善规则,最终形成一套运行良好的游戏规则。这样可使学生体验自主生成规则的过程。在认同规则的阶段尊重学生的选择,也要让学生明确,规则一旦按合理的程序成为团体的规则或公认的规则,你如果是其中一员必须执行,有个人意见可以保留,可以申诉,可以呼吁,可以继续探究更好的规则,但在通过合理的程序更改规则之前,得遵守既有的规则。
|
||||||
主 要 内 容 摘 要
|
填表人 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