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反思
武进区夏溪小学李丹
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利用平行班教学的有利条件,以现代教育的有关理论为指导,对课堂教学内容、目标、过程和方法在教学之后重新进行审视、评价,进而调整和改进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以下就是我结合我校诚恒文化的相关理念对音乐教学进行真反思的一些主要策略:
一、注重音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反思。
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内容不仅应具有音乐性、审美性,更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教学内容只有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调整教材内容以适合现代学生审美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学力水平重组教材,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让教学内容真正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这也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的重要体现。因此,我们的音乐教学反思首先要着眼于教学内容的是否生活化,是否为学生所喜闻乐见。
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教学目标的反思。
由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是多样化的。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的音乐教育观,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把握教材的特点,合理设置音乐的三维目标。显然,加强对教学目标的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教学目标真正起到导向、调控、评价作用,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
三、把握学生认知心理,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反思。
音乐课堂教学的组织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心理、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等,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策略,尽可能的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的投入并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一节出色的音乐课总离不开构思精巧、充满新意的教学设计。而歌曲教学中的难点突破又是老师们非常头痛的事情,怎样既做好歌曲教学的铺垫,巧妙地解决难点,将繁难的知识技能内化,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生动呢?我们的教学方法可以从“趣”入手,着眼于激活学生的心理需求,由浅入深,可以巧妙安排教学的环节。可以从“听一听”集中注意到“演一演”主动参与,再“唱一唱”自我表现,最后“夸一夸”激励评价。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认真倾听、入情演唱,。既解决课堂中的难点,锻炼了思维,又培养了能力,掌握了学习方法,取得了教学上的有效突破。可谓是一举三得,妙不可言。
四、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进行教学评价的反思。
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许多新颖的评价方式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在教学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但仍有许多评价方式仅仅付诸于形式,“为评价而评价”“马马虎虎走过场”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我们常常困惑于如何使评价更富有积极的激励意义。教学评价的反思可以使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教学效果有一个新的认识,从而提升评价的质量。在音乐课中,教师淡出“教”的角色,通过“想、说、演、评”等音乐实践活动,来激活学生的探求欲、创作欲及表现欲,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教师可以通过协调、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造表现。并充分调动学生资源展开讨论,因势利导渗透“用欣赏眼光评价”的评价方式。这种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的多元评价方式形成了生动、活泼的良好评价氛围。使评价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中的艺术。提倡音乐教学的真反思可以使教师更好地掌握教与学的规律,将音乐课堂教学得失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剖析,从而追求更高层次的教学主体合理性。教育专家丽莲·凯兹指出:“教师专业化的起点,在于愿意去思考问题,并尝试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新世纪呼唤“思考问题与改进教学”的反思型音乐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