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课题网站>>已结题课题>>省级课题>>花木文化与学科课程统整综合性学习的研究>>研究成果
研究工作报告 《花木文化与学科课程统整的综合性学习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5-05-2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许荣美

 

花木文化与学科课程统整的综合性学习的研究

研究工作报告

常州市武进区夏溪小学课题组

2011年10月,我校申报的江苏省教育学会《花木文化与学科课程统整的综合性学习的研究》获得立项,列为省“十二·五”教育科研重点课题,开始了为期三年的研究在江苏省教育学会、区教研室领导、专家的关心与支持下,我们的课题组依照研究方案开展研究工作,至结题,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一.   课题研究的情况概述

本课题研究以一到六年级学生为对象,选取了十二个实验班,由本校十八位语文教师共同参与研究。研究分准备阶段、实践探索阶段、深入研究阶段与总结阶段四个阶段进行。

课题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与调查法等。

二.   课题研究的组织、保障与管理

1.课题的研究条件

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地处全国闻名的花木之乡,具有丰厚的花木文化资源。整合地方特色教育资源,不断探索“花木文化”与育人的内在联系,先后利用花木文化这一独特资源,进行了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研究,开展了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研究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我校花木文化背景下,进行了综合实践课程和花木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如今,花木文化教育特色已成为学校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特色。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开发适切地课程,是当代的改革热点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充分开发利用花木文化资源,与学科课程进行统整,开展综合性学习,开展此方面的课题研究,能进一步促进我校课程的特色发展。

学校每学期都在财务预算中为课题研究留有专款,用于硬件设备与软件资源的购置、教师的技术与业务培训,确保了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2.课题的组织机构

本课题提出并正式立项以后,学校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首先建立健全了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课题组长由戴福春校长担任,课题具体负责人为教科室主任许荣美。在各学科教师中招募,组建了由十九位教师课题组成的研究工作室。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均具有本科或大专学历。自200年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基本每一位教师都经历了花木文化与学科相整合的开发与教学,这十九位教师具有一定的开发与整合能力,对于综合实践课堂的设计与教学也有一定经验。他们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奉献精神,敢于开拓、勇于创新,且都在我校国家级课题、省级课题中承担或参与过子课题的研究。

3.课题的管理模式

在课题的管理上,采取工作室管理的模式,由教科室主任任课题工作室领衔人,负责课题的管理、规划与培训,每月由教科室对课题工作室研究工作进行考核,由校长室负责课题的检查评估,课题组成员按工作室管理要求开展具体的研究工作。

三.   课题研究的计划与进程

1准备阶段(2011年10月2011年5月)

该阶段我们完成了课题设计,形成了课题研究方案,并获得了课题立项,主要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建立课题工作室。

校长挂帅,分管校长主抓,课题工作室领衔人规划、安排课题研究的实施计划、研究活动及研究内容。

二是举行开题仪式。

江苏省教育学会专家对我校的课题方案进行了鉴定论证后,我们对方案进行了认真修改。12月在校内举行了隆重的开题仪式,为课题工作室成员解读了研究方案,完成了课题的项目分工并进行了有序列的专题培训。

三是开展调查研究。

建立了课题工作室后,课题工作室成员深入调查学生的阅读现状,制订下发了调查问卷,形成了调查报告,为研究提供了研究依据。

2. 文献研究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2月) 

(1)收集文献资料,加强培训学习。

学校邀请专家讲座,利用网络进行培训,依据成员需求开展菜单式培训,创造机会外出观摩等,通过各种方式培训、学习,成员们逐渐提升理论修养。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小型沙龙和专题讲座,有反思才有内化,有碰撞才有提升,每学期召开2次课题组成员会议,对课题的进展情况进行引导。该阶段我们主要进行了文献资料的搜集,开展了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学习与研究。通过校内骨干教师讲座、教师论坛、自学等多种途径,组织课题工作室的老师系统学习了吴刚平的《课程资源论》,郭元祥伍香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王一军吕林海的《校本课程开发:小学案例》 等理论专著以及运用网络学习了关于“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的理论,使课题组成员形成了基本的研究构想。

(2)课题组成员分工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形成系统的理论构想和具体的操作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与前期调查,课题组确定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分工研究制定了研究实施的方案,并组织搭建起课题研究网站。

3.行动研究阶段(2012年3月–2014年3月)

本阶段的研究我们目标明确,依据实施方案,开展行动研究。进行研究反思,调整研究方案,再实施研究。

依据研究的计划,这一阶段我们重点进行了几项研究工作:

(1)开发建设课题网站

网络互动平台是促进师生分享交流课题研究收获与成果的重要平台,更是集共享与交流为一体,集过程与结果互动发展的一个专题平台。我们在主题网站中分设“方案计划”、“ 理论学习”、“ 研究动态、“研究课例”、“ 研究资源”多类栏目,为师生构建一个推广、分享、积累、交流的空间,实现了师生研究成果的多向互动,及时分享。承担了区十二五课题网站管理培训活动现场,为兄弟学校展示了我校课题网站的建设与管理情况。

(2)进行专题研究,提升研究质量

根据课题的特点课题工作室分别确定了花木文化课程统整编写组”“花木文化与学科课程统整的综合性学习研究”、 “花木文化与综合校本课程统整的综合性学习的研究”等几大专题进行重点研究、合作攻关。专题的研讨主要采用课例研讨、专家讲座、论坛交流、教师写研究随笔等形式和方法,抓落实,抓突破。

专题研究之后,我们要求课题工作室的成员将学习的内容和研究随笔、反思都上传到课题网站上,供我们的老师们进行进一步的交流与探讨,也作为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记录下课题组老师们的研究轨迹。

(3)开展教学研讨,重视研究过程。

把课题研究与日常工作、课堂实践进行有机整合,遵照研究方案规划好每阶段研究内容,每学期围绕研究内容确定研究主题,把研究活动列入校工作计划和周工作安排中,至少开展3次课题研究活动,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丰富课题研究的过程积累,提升研究的品质。要求组员每学期撰写与课题有关的论文,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选。

在课题工作室领衔人的安排下,每学期的学校校本教研活动中都会工作室成员执教三堂课题研究课,工作室成员观课后,围绕课题研究专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建议,并将在研究中的真实思考与执教后的反思写成随笔,发表在我们的课题网站上,与校内的老师们互动交流。

在课题组长的引领下,我们围绕一至六年级《花木文化课程统整指南》进行规划、推敲、修改、完善;录制了《大自然的文字》《花木营销 快乐无限》、《青青江南柳》、《山水画之松树》《秋天红艳艳》等教学视频进行交流与研讨;还就《芳草青青》《青青江南柳》等课题研究课围绕“花木文化资源如何渗透学科课程统整”,“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的策略开展沙龙培训活动。。

我们不仅以研讨课为载体,研究、反思,探讨研究方向与指导策略,还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再培训,让我们的课题组成员能把研讨培训中的收获和生成的思考带入自己的课堂。不断思考学科统整策略,和整合综合性学习的策略。每年我们课题工作室都要举行课题研究论坛活动,交流一年的研究收获,讨论研究中的困惑。

三年来,学校召开了8次专题研活动,举办研究论坛2次,研究教师执教课外阅读研究课10节,教师撰写研究论文、随笔35篇。

(4)搭建学生活动平台。

课题工作室成员们协同合作开展了丰富的学科统整综合性学习活动。充分开发我校丰厚的花木文化资源,蕴含花木文化的花园式的学校,集聚上千商户的花木市场,繁花似锦的十里画廊,都成为师生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活动天地。与学科统整延伸出的参观、调查、采访、实验、营销、劳动、制作。阅读拓展参观日记、采访记录、探究论文、实验探究使学生在形成学科素养的同时,改变了学习方式,提升了综合能力得到。

四.   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1.形成具有创新空间的《花木文化与学科课程统整综合性学习内容编写指南》,使教师的研究实践既有了拐棍,又不断创新。

2.积累了涉及各学科花木文化与学科课程统整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为课程的开发提供资源和借鉴。

3.课题组成员获得一定的提升,形成了呈现研究过程和成果的公开发表或获奖的专题研究论文

4.录制了部分课题组成员在研究中呈现的教学视频,以备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5.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发展,形成综合性学习作品。

    6.建设本课题专题网站,搭建了交流、分享的平台。

本项课题的研究在江苏省教育学会和区级教科室各位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已至结题,学科课程统整的综合性学习研究只是一个研究的起点,开启了我校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探究实施之门,良好的开端定有美好的未来,我们将继续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争取更大的提高。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夏溪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7号
武进区嘉泽镇夏溪花溪路   联系电话:0519-83581249   邮编:213148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