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溪小学校级教研活动记录表
| 
             | 
            
             年级、班级 
             | 
            
             四(3) 
             | 
            
             听课时间 
             | 
            
             2015.10.23 
             | 
        |||||||||
| 
             | 
            
             执教者 
             | 
            
             沈美芬 
             | 
            
             性别 
             | 
            
             女 
             | 
            
             教龄 
             | 
            
             20 
             | 
            
             职务、职称 
             | 
            
             中小学一级 
             | 
        |||||
| 
             | 
            
             科目 
             | 
            
             数学 
             | 
            
             章节、课时 
             | 
            
             第七章第一课时 
             | 
            
             | 
        ||||||||
| 
             评 价 指 标 
             | 
        |||||||||||||
| 
             教学 
            目标 
             | 
            
             符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多元化。 
             | 
        ||||||||||||
| 
             教学 
            内容 
            教学 
            策略 
            与 
            方法 
             | 
            
             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易适度,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 
             | 
        ||||||||||||
| 
             围绕目标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学习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 
        |||||||||||||
| 
             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指导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实效性。 
             | 
        |||||||||||||
| 
             学生认真参与学习、评价活动,积极思维,敢于表达和质疑。 
             | 
        |||||||||||||
| 
             根据教学实际选用恰当的教法,为学生的学习设计并提供合理的学习资源。 
             | 
        |||||||||||||
| 
             教学 
            效果 
             | 
            
             学生获得的基础知识扎实,在学会学习和解决问题方面形成一些基本策略和能力  
             | 
        ||||||||||||
| 
             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  
             | 
        |||||||||||||
| 
             教师 
            素养 
             | 
            
             正确把握学科的知识、思想和方法,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 
        ||||||||||||
| 
             有较为丰富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有教改创新精神,有独特良好的教学风格。 
             | 
        |||||||||||||
|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设计应用适时适度,操作规范熟练。 
             | 
        |||||||||||||
| 
             语言准确、有感染力,板书工整、合理 
             | 
        |||||||||||||
| 
             教 
            学 
            过 
            程 
             |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感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用以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获得成功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三步计算运算顺序;运用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交流展示  
            1.很多同学都喜欢下棋,我们一起去看看王老师买棋时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演示例题,指名说说图上的信息:   
            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象棋的单价是12元,围棋的单价是15元  读问题:她一共要付多少元?   
            这是一道购物的实际问题,遇到这类问题你马上会想到哪个基本数量关系式?   
            复习:单价×数量=总价   
            2.学生尝试列式,并交流:   
            (1)分步列式:12×3=36元   15×4=60元   36+60=96元  (2)综合:12×3+15×4   
            (可能还有):(12+15)×(3+4)   
            讲评:指着分步列式,让学生明确每一步算式的意思。   
            比较两个综合算式,让学生说说下面的算式为什么是错的?它这样算出的结果表示什么?  二、自主探索  
            明确:要用象棋的单价乘象棋的数量等于象棋的总价,围棋的单价乘围棋的数量等于围棋的总价;分别算出两样棋的总价加起来就是一共要付的钱。   
            3.运算顺序:   
            12×3+15×4                 12×3+15×4   
            =36+15×4                   =36+60  
            =36+60                     =96(元)            
            =96(元)   
            比较这两种运算顺序,它们都对吗?哪个更好?为什么?   
            指出:这是一个三步混合运算,有乘有加,先算乘,即分别先算象棋和围棋的钱。  
             三、精讲点拔  
            4.学生完成试一试:150+120÷6×5   
            (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3)提问:联系例题和试一试的计算方法说一说“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4)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四、运用提升  
            1.学生独立做在自备本上:   
            80÷2+76÷4     240÷6-2×17     45-20×3÷4     51-36÷3+25  
             指名板演再结合具体问题交流。   
            2.下面的运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题略)   
            建议:做混合运算,要先观察该题的运算符号,可把先算的步骤划线表示,然后再算。   
            3.比一比,你能说出原因吗?   
            25×30+25×20             840÷40-400÷40      
            25×(30+20)            (840-400)÷40   
            第一组题可引导学生结合乘法意义来说,或是结合具体问题来举例说明。  
             4.(第4题)读题后让学生解释“人均居住面积”的含义和求法,并列出综合算式。   
            5.(第5题)分析“我们组比你们两组的总人数多6人”,指名说说“你们两组的总人数”怎么算?   
            6.(第6题)比较两小题,说说两题的联系。  
             7.把这3道联系实际问题做在作业本上。  
             五、达标作业   
            补充习题相关作业  
             | 
            
             | 
        |||||||||||
| 
             总 
            体 
            评 
            价 
             | 
            
             三步混合运算的学习是在两步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计算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既是进一步发展学生计算能力的需要,又是进一步学习小数、分数混合运算的需要。本课教学设计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注重“算”与“用”的结合。新教材没有单独编排应用题,除了有侧重地安排“解决问题的策略”外,大部分解决问题的教学结合在其他内容的学习中进行,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注重“算”与“用”的结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课教学对此做了整体思考:第一,在新课导入中创设了李老师到商店买棋的情境,让学生为老师设计买棋方案并列出算式,既复习旧知,又有机引入新课。第二,在理解运算顺序的过程中反复联系例题和变式题中的数量关系,使学生结合实际情境真正理解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道理。第三,在巩固练习中利用课本上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用新知。这样把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使“算”与“用”和谐交融。二是注重学习材料的创设。教材有一幅情境图,如果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列出综合算式,再探索运算顺序,也能达到教学目的,但方法唯一,用途单一。为此,本课设计对原例题情境进行了两次改动:第一次改动是将信息“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改为“全班有5个小组,给每个小组买1副棋”,这样使例题更具有开放性;第二次是提供“买2副中国象棋和3副围棋;中国象棋每副12元,围棋每副15元;买中国象棋用了12元,买围棋用了15元”等多种信息,让学生根据变式后的算式选择信息,这样由算式到条件,从综合算式倒回去思考数学问题,在展开充分想象的过程中,进一步联系实际情境理解运算顺序。此外,在巩固练习中对比、选择、改错等不同形式、针对性较强的练习设计,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正确掌握和熟练运用。三是注重学习方式的改善。数学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三步混合运算是在两步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因此只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就一定能够顺利实现从两步混合运算到三步混合运算的迁移。本课设计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创造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多次让学生独立尝试,自主探索,并适时组织同桌、小组和全班的交流讨论。同时,教师注意适时点拨引导,既让学生充分自主地活动,但又不放任自流。学生在参与不同活动的过程中,逐步理解、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发展和提高数学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 
            
             |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