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科研>>学校教研>>教学反思
《猴子种果树》听课随笔
发布时间:2016-03-1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王建伟

 听课随笔

王建伟  

听了王雪飞老师的《猴子种果树》一课,收获很多,心里不由产生敬佩之情。这节课,优点很多,下面简单谈谈我的体会:  

教师的教学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王老师的课堂语言亲和,笑容可掬。整节课,王老师的脸上始终堆满笑容,语言是那么柔和,仿佛要把班里的学生溶化于课堂之中。  

教师重视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去体会文章蕴含的寓意,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且方法多样,有轻声读、个别读,集体读,分角色朗读等等,而且指导很有耐心。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王老师的这节课,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首先,师生共同学习课文的1--3自然段,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4--8自然段,教师的教学方法很灵活,收到很好的效果。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整节课,学生说的多,发表的多,教师只是适当的引导,点拨,给学生很好的发展空间。  

激励性的评价,能给人以帮助,给人以鼓励,给人以信心。王老师评价注重情感投入,用简短恰当的措辞,热切地给予褒奖。如“你很有自己的见解”、“分析得很准确”、“读得真仔细”等。如教学本文中,要求学生用读来表现对“也”的理解。第一个学生读得不够好,王老师说:“你读得很平谈。”第二位读得有进步,王老师就说:“你读出了猴子的急性子。”第三个情感到了位,王老师评道:“呀,这下真让教师看到一个不耐烦的猴子啦!”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励下,每个学生都趣味盎然,参与热情十分高。  

王老师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主动地探求,探求的兴趣引发了,探求能力得到培养,基本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锤炼。例如让两个学生演猴哥哥和猴弟弟,互相指责对方,表演得生动活泼。这样的实践,虽然以教材为基础,但已摆脱了教材的束缚,有效地激发学生再造想象,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语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落到了实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夏溪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7号
武进区嘉泽镇夏溪花溪路   联系电话:0519-83581249   邮编:213148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