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课题网站>>区级课题>>利用花木文化资源开展主题性阅读活动的研究>>研究资源
花木主题“菊花”阅读资源一
发布时间:2016-03-1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王建伟

                                                  张恨水与菊花

  我国近现代著名作家张恨水先生平生把养花作为第一嗜好,且尤喜菊花。一九二六年他在北京。平时,每届赛菊之举,必偷闲一观,对品菊尤为在行:“盖菊贵正、贵瘦、贵淡、贵傲,非可以奇艳论也。”他认为菊花中可评为“状元”的条件是:“色必淡黄,瓣必疏落,枝必挺秀,叶必浓厚,花头必以三或二,花身必在一二尺之间,于是而始得高人逸士之风。”

  一九二九年秋,社稷坛菊展,因展期接近尾声,先生用廉价购得菊花十二盆,总共才八毛钱,其中有并头莲和六郎面两种珍品。然后又花三毛钱雇推车运到寓所,偷闲把玩和养护。 一九四四年他在陪都重庆南郊,涸溪之畔,身居茅屋,正是抗战最艰苦之时,一友人赠佳菊两盆,“一丹一白,肥硕如芙蓉,置阶下片时,凤蝶一双,突来相就,顾未一瞬,蝶又翩然去,且不复至。”友人问他:“能有诗乎?”先生作短句云:“怪底蝶来容易去,嫌它赤白太分明。”友默然,继而笑道:“多年来,你率真的个性还是老样子!”生生也首肯而作微笑状,盖当时白色恐怖下,对亲赤者不容耳。次年,友人迁居无赠菊者。而窗前秋意盎然,又不可无菊,乃于溪畔屋角,间有小花,紫瓣黄蕊,似金钱菊而小,采得一束,作为瓶供。先生之夫人嫌其单调,采黄色美人蕉两朵配衬之。先生因填《浣溪纱》一阕云:“添得茅斋一味凉,瓶花带露供书窗,翻书摇落满瓶香。飘逸尚 留高士态,幽娴不作媚人装,黄华同类哪寻常?”虽身居茅斋,物质匮乏,心情苦闷,亦不作媚人之态,倒有几分傲霜之姿,小紫菊正是先生心灵的流露和人格的象征。

  先生不仅爱菊、艺菊、供菊、品菊,而且还善于画菊。一九四六年在重庆为好友张友鸾绘一幅菊石图。右边 题款曰:“卅五年晚菊开时,恨水写于南庐”。其菊之神态,用画笔按“正”、“瘦”、“淡”、“傲”四贵标准绘制,不以艳色媚人,不以华贵取宠。而是以质朴冲淡精神,以柔寓刚,刚柔相济,得陶渊明高人逸士之风骨矣!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夏溪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7号
武进区嘉泽镇夏溪花溪路   联系电话:0519-83581249   邮编:213148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