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姆119》给我的启示
鸣凰中心小学杨静玉
在美国,有这样一个机构——保姆中心,这是个类似社会救助的机构,接受市民关于子女教育方面的求助,然后根据情况派出相应的专家,上门指导一周,直至问题解决。电视台将一个个案例制作成了《保姆119》。
孩子出现问题,往往是家长的教育出现了问题。应该说,绝大多数的孩子,只要生下来是健康的,他们便都天真无邪、活泼可爱,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却渐渐有了分野:有的不听话,有的偏执,有的暴力……这到底又是为什么?老话亦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这话沿用到今天就是:“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子女。”这其中的“什么样”,不是别的,指的就是作为孩子人生最早启蒙老师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法。
《保姆119》中,不同的案例中反复向我们强调了家庭教育中的几个相同的关键词:
尊重:
要想孩子尊重你,首先要尊重孩子。不要因为孩子小,所以就要求孩子什么都听你的,不顾孩子的情感需求。你千万不要把孩子当花花草草来养,喜欢叫他怎样就怎样。尊重也是必须的,跟他说话时,请蹲下来,和他平视;不要命令式的,而是要看着他的眼睛说话,同样要求他也看着你的眼睛;孩子表现好,或者受伤了,不要吝啬你的拥抱。常常给孩子一个个亲切的拥抱,一个个浅浅的微笑,一次次循循善诱的开导,一件件小小的礼物。这会使孩子很自然地感受到爱与尊重,也增强了他对父母的信任感。
倾听:
孩子和你说话时,不要做其他事,要全神贯注地倾听。其实孩子说的事儿一般也就几分钟,这中间不要看电视,打扫房间,做一切他认为你没有在听他说话的事情,那样会使他的倾诉热情消退,慢慢地什么都不愿意说了。所以在和孩子交流时,我们要放下一切,认真地倾听。对照一下,这点我基本做到了。将心比心,如果自己在说话时别人心不在焉地听,我也不会再说了。
交流:
现在有许多家长和孩子都缺乏交流。父母由于工作忙,有的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有的就给孩子买一大堆玩具,让他们和玩具相处。在孩子内心,他们最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注,他们渴望与父母亲近,那是与生俱来的。
学会平等地与孩子交流,静下心来倾听孩子要诉说的一切,哪怕此时你再忙、再累,也要专心致志地倾听,不时地询问孩子:“在学校有什么有趣的事吗?上课时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今天你开心吗?”每当我这样问儿子的时候,他总是十分兴奋地向我汇报一切。当他说出自己对事情的看法时,我也会尊重他的意见,与他商量着办,给了他足够的信心和自信,我认为这对培养孩子的品格十分重要。
合作:
孩子和父母是一个团队。要让孩子知道他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应该经常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父母更是一个团队,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保持一致。父母千万别在孩子面前为了教育问题发生口角。
规则: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每个家庭必须要有自己的规则。我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许多孩子无礼、霸道、行为粗俗,往往是父母听之任之的结果。需要说明的是,既然制订了规则,那就要严格执行,不然规则就成了一纸空文。
作为父母,我们要牢记,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我们不能一味地抱怨孩子不听话,难管教,我们首先要从自身找原因。要想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