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场讲座看课堂的智慧(武进区实验小学 谢小意)
近期,国家督学成尚荣携风华而来,带领武实小教育集团教师解读核心素养引领下的课程教学改革,成老师优雅的仪态、智慧的思想和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大爱让我深受启迪。
我记得成老师是这样开始自己的讲座的,他说:“我64岁退休,退休时告诉自己:‘不要太落后。’想做好一件事,任何人,在任何时间起步都不算晚。”所以,退休的成老师一头扎回到自己奉献一生的教育事业,向孩子一样学习,像学者一样思考。我们应当算是成老师口中的“幸运儿”吧,初入教坛便遇上优秀的平台,听取高质量的讲座,站在前人研究的肩膀上开启自己的教学旅程,这样的起步可谓“甚早”。
成老师的报告,与其说这是一场讲座,不如说这是面向教师的课堂,处处彰显开放型课堂的智慧。成老师用两个核心问题引领课堂。第一个问题:核心素养的提出究竟有没有意义?这个问题成老师没有给出答案,而是详尽地介绍了自1997年经合组织第一次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起至2016年,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提出核心素养的时间线和基本内容,并在会场内引发了一场教师大讨论:武实小、花园小学、李公朴小学、遥观中心小学的教师纷纷自陈见解,话筒的传递间带动了热烈的研讨氛围,更让我国提出“核心素养”的意义在教师心中逐渐清晰。问题导向、材料呈现、引领思考,这是成老师课堂的第一大智慧,更是课程改革的价值所在。第二个问题:如何理解核心素养的三大维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成老师从旨归、价值、特征、策略、途径和方法五个方面与教师们对话:“核心素养根本上要回到人,聚焦人,发展人。”“核心素养就是告诉我们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面向未来的学生。”“核心素养是综合素养,课堂也要是综合的,要将学科向其它学科开放,向生活开放,向世界开放。”成老师将他数年研究的精华呈现在这短短三个小时的课堂上,却激起了在座教师无限的思考与感悟,启发了一线教师对开放性课堂的构思,点燃了武实小和遥观小学教育集团对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热情。引起兴趣、指引方向、鼓励实践,这就是成老师的第二大课堂智慧,他用知识鼓动、用言语渲染,化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探究。成老师课堂第三大智慧在于总结提炼、高端引领、收放有度。会场里每一位参与互动的老师就是教室里那群积极举手发言的孩子,成老师全程对每一位老师的每一种解读都加以高度肯定,鼓励所有合理的表达,并从中提炼出关键信息点串联课堂,最后,成老师为在座教师总结了他对核心素养引领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解:“这场课堂教学改革,要求真正确立教学育人的核心理念,要在课程综合的背景下展开课堂教学,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学会学习,课堂教学要以思维发展为重点,要用现代技术支持教学改革。”整节课,成老师用独立思考、团队讨论的学习方法支撑起课堂,用基于数十年研究的总结提升课堂。这一节没有PPT的课,成老师却用他的积淀旁征博引、层层剖析,给在座教师带来一场学术盛宴,这就是教育者的魅力,这就是教育的魅力。
“我从来没有长大,但我从未停止成长。”这个76岁的“老”教师,却依然只是教坛的一个“孩子”,永远保留着对学生最原始的爱和对教育事业最初的虔诚。他用三个小时为在座教师的心灵解开束缚,为校园打开围墙。在成老师的智慧引领下,新学期,希望自己也能带着“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恒心,“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毅力走进新班级,迎接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