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课题网站>>区级课题>>利用花木文化资源开展主题性阅读活动的研究>>理论学习
整合主题性阅读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效度
发布时间:2018-12-1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丁小英

整合主题性阅读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效度

武进区夏溪小学    丁小英
  小学阅读教学中应引入主题意识,对阅读资源展开多重搜集整合优化,以便选取适合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全面提升阅读学习品质,自觉培养学习思维,形成学习主动力,为全面提升学生综合阅读素质创造条件。所谓主题性阅读,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资源整合,用整体感知形式展开阅读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信息服务,促使学生顺利完成知识构建。
  一、依托教材,优化主题阅读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编排以主题为中心展开,教师在进行具体阅读教学设计时,需要对主题性阅读有一定敏感性,要以单元整体教学为基本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阅读学习,运用教材主题优势,促使学生顺利构建学习认知。在进行单元性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建立整合、分类意识,让学生展开主题性阅读,对多个篇目进行阅读学习,而每节课需要集中解决一或两个主要学习目标,体现分类教学意识。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还要对教材阅读内容展开优化配置,如果教材内容不适合,教师可以主动展开取舍优化,以提升阅读教学的适配性。
  《海伦?凯勒》和《二泉映月》具有相似主题,非常适合展开主题性阅读,教材编辑时,可以专门将这两篇课文放在一起,为主题性阅读教学提供便利条件。教师在进行阅读设计时,可让学生展开对比性阅读感知。首先,进行人物塑造对比,海伦?凯勒和阿炳同属于残疾人,但都是身残志坚的典范,让学生对人物性格展开对比性分析,找出描写的异同点。让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快速介入阅读学习之中。有学生这样总结:两篇文章都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方式,对主人公展开多元塑造,重点表现人物不屈不挠的精神面貌,以及取得的不俗成绩。还有,两个人都获得了师傅的帮助和教育,让这两个人都获得了生活的勇气和创造的灵感。其不同之处在于,《海伦?凯勒》是对人物展开了全面塑造,而《二泉映月》主要是以音乐作品为重点形成突破口。
  教师发动学生展开对比性阅读,不仅厘清了文本内涵,对主人公有了更为丰满的解读,而且对人物性格和社会属性有了更多的认知体验,这对提升学生阅读品质有重要促进作用。主题性阅读,不是单纯为阅读而阅读,而是让学生逐渐建立系列性阅读认知,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和阅读习惯。
  二、关注校本,拓宽主题阅读范畴
  教材文本阅读内容有限,而且其适合性还有待考察,教师要关注校本课程资源的吸收和利用,丰富校本课程阅读资源,弥补教材阅读材料信息不全的缺陷。关注校本课程资源整合,需要教师有课堂延伸意识,充分利用学校阅读资源,展开更多阅读活动。如将图书室中的书籍搬到语文课堂上,发动学生展开集体阅读学习,也可以让学生主动去阅览室参与主题阅读活动,并给出具体的阅读指导和要求,让学生明确阅读学习目标,这样才能提升学生主题阅读的学习品质。
  《谈礼貌》是一篇小议论文,其体裁比较独特,学生对这样的体裁接触较少,在进行具体教学设计时,教师在学校图书室借来几本书,这些书中大多是教育学生应该如何写好文章的内容。为给学生带来丰富的学习内容,教师挑选了文章的几个小段,展开课堂展读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这种文体的特点,并从文本内容中获得丰富的教育成长力量。教师组织学生谈拓展阅读学习体会,学生纷纷给出自己的见解。有学生这样说:《谈礼貌》给我们列举了很多生活实例,教育人们要注意礼貌言行运用,这样才能创设和谐社会。读了《谈公德》这篇文章,也让我受益匪浅,每一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员,不能将自己的自由建立在别人的不便之上,遵守社会公德,应该是每一个社会人的基本素质和意识。
  从学生认知情况中不难看出,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主题性阅读是卓有成效的。搜集类似文章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调动学生展开主动阅读学习。对比阅读是普遍采用的阅读方式,利用对比找异同点、找写作方法的差异、找语言表达特点等,都可以让学生形成较为深刻的阅读学习认知。
  三、接轨生活,丰富主题阅读信息
  主题性阅读需要拓宽域度,不仅要延伸阅读课堂,给学生布设一定量的课外阅读任务,还要注意与学生生活接轨,发动学生利用生活认知参与主题性阅读学习,并将课外阅读学习与学生社会生活联系到一起。如参与社会征文活动,这是比较典型的主题阅读学习成果展现,学生在征文活动中,需要展开主题性阅读学习,搜集整理相关信息材料,以文字形式表达出来,形成主题阅读成果。
  《早》写的是鲁迅小时候在三味书屋学习时的故事,鲁迅因为一次迟到受到先生批评,下定决心要克服迟到,于是在课桌上刻下一个“早”字来激励自己。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课前让学生利用多种信息搜索渠道,搜集生活中的励志故事,并准备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纷纷讲述知道的励志故事。有学生说:我在网上看到一个故事,其动人事迹非常感人,这个人从小因为车祸失去了双臂,但他身残志坚。他用牙齿咬住筷子在电脑上打字,写出许多有价值的文字,并在十多家报刊上发表,而且他本人被评为当地十大杰出青年。这个故事让我深受鼓舞。
  教师让学生结合生活认知,利用多种信息搜索平台,拓展主题阅读域度,为学生阅读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学生阅读学习认知更为丰富了,这对促进学生语文素质提高和思想品质成长都会产生积极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这是非常典型的素质教育。学生在具体进行主题性阅读学习时,不仅学习思维得到历练,其思想品质也获得洗礼,这当然是主题阅读学习的巨大成功。
  四、创优活动,塑造主题阅读能力
  在进行主题性阅读活动设计时,教师需要对阅读形式展开创新设计。小学生主动阅读学习意识不强,教师要注意丰富主题性阅读活动形式,以满足不同群体学生阅读学习中的实际需要,提升主题性阅读实践效率。如读书月活动、读后感展览、主题征文活动、朗读比赛、课堂演绎活动、公益宣传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阅读展示形式,教师要做好科学规划,以激活学生主动阅读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创优阅读实践活动,需要注意整合阅读资源,给出主题阅读拓展方向,帮助学生构建主题阅读学习的明晰思路,以提升主题阅读学习的实效性。如《埃及金字塔》,其展示埃及人民建筑金字塔的创举,在这个单元中,还有类似主题的文章如《秦兵马俑》和《音乐之都维也纳》,但其关联度不是很高。教师让学生从古代建筑角度选择阅读资源,学生很容易找到中国的长城。教师以此展开阅读实践活动设计,让去过长城的学生写观后感,让没有去过长城的学生搜集相关信息,并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开始后,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很多学生都发挥出色,特别是去过长城的学生,对长城的雄伟给出经典描写,对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给出高度评价。
  教师发动学生搜集相关材料,为主题性阅读实践活动做好准备。教师让学生写观感,搜集相关信息,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供机会。学生表现的积极主动,说明教师阅读实践活动的设计是有成效的。
  整合主题性阅读资源,教师需要发挥教学设计智慧,对各种阅读资源信息展开科学整合优化处理,以提升阅读教学针对性。小学生面对纷繁的阅读内容,缺少自觉整合、选择的意识,教师帮助学生对阅读资源进行分类、综合、解析、优化,最终形成价值更高的学习资源,为课堂教学形成强力支撑。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夏溪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7号
武进区嘉泽镇夏溪花溪路   联系电话:0519-83581249   邮编:213148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