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课题网站>>区级课题>>利用花木文化资源开展主题性阅读活动的研究>>理论学习
“导读引典  润泽生命”
发布时间:2018-12-1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唐春燕

“导读引典  润泽生命”

           ——主题拓展式阅读探究与实践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的诠释

“导读引典,润泽生命”中的“导读”,是指教师通过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的阅读教学,做到“五导”,既“导阅读的情趣,导阅读的方法,导阅读的习惯,导阅读的智慧,导阅读的感悟”;“引典”是指围绕教材的单元主题,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品读经典,由一篇引出多篇,由一个单元主题引出一本书,引出的是古今中外的经典美文、经典书籍,让学生在品读经典的过程中,积淀语言,形成语感,启迪智慧,润泽生命。“润泽生命”是指学生阅读经典就是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的过程,丰盈孩子的精神世界,让经典中的美好情感、正确的价值取向、高尚的品格等浸儒师生,做到“润师生的情感,润师生的品行,润师生的思想,润师生的心灵,润师生的智慧”,为教师创建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学生点染生命的底色。

(二)产生的背景

1.课程改革的呼唤

改革已是当今中国发展的主题,在这个大背景下,深化教育改革也势在必行。课程改革又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改革是面向未来的,但是必须行在当下。无论是国家、还是省、市、区都在强调国家课程的二度开发,结合本地区、本校的实际进行教材的重组、删减与补充,积极围绕学校办学特色,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开放的有活力的课程。《语文课标准》要求要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小学六年级毕业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基于课改的呼唤、语文课程本身的特点及要求,我们级部确立“‘导读引典,润泽生命’小学语文主题拓展式阅读探究与实践”研究课题。

2.学生发展的需要

孩子是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可是应试教育、网络游戏等吞噬了孩子们的闲暇、良知和身心健康。现在学生情商很低,爱心、同情、感恩等情感在独生子女身上淡化。学生太需要唤醒,太需要和平、尊重、爱心、宽容、乐观、责任、合作、谦虚、诚实、朴素、自由、团结、专注、想象、宁静、勇气、敬畏、热忱、虔诚、感恩、纪律、反思……这些情操是学生长期发展的不竭动力,这些情操需要我们做教育的人给予,可是直接的说教或者一学期30多篇课文阅读是不够的。是不能让这些情操深深地积淀于学生的内心,融化于学生的骨子里的,需要学生徜徉在中国古典的美文中去品味、去咀嚼、去感悟、去吸纳。引导学生品读经典,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来丰盈孩子的内心世界,润泽学生生命。而且拓展阅读可以帮助学生识字,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可以积累语言,可以习得语言、领悟语言的正确运用,对学生学习语文有着更好地促进作用,这符合课标中重点强调的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理念。故此确定此课题,进而形成大的语文观。

3.教师成长的需要

教师的专业发展将会带动学校的发展,教师快乐学生才快乐,教师积极向上学生才积极向上。每位教师都渴望教师职业的幸福,其中最让教师感到幸福的是精神层面的,是职业的成就感与幸福感。应试教育在折磨孩子的同时,更折磨老师,为了分数,为了成绩,每天就是为了考试上课、批改、辅导,不知有多少个不眠之夜,不知付出多少辛苦。每天重复的是昨天的故事。倦了,厌了,长此以往,职业倦怠了。所以教师们呼唤一种没有压力,返璞归真的教育,需要和孩子共同成长,感受孩子成长的快乐,聆听学生生命拔节的声音。“‘导读引典,润泽生命’主题拓展式阅读探索与实践”就是给教师一个平台,让教师改变行走的方式。慢慢行,静看花开;慢慢行,默闻花香;慢慢行,悄赏风景。

4.家长育子的需要

应试教育使得孩子累,有孩子的家长更累。功利读书的思想让家长身心疲惫,家长们需要孩子能身心健康的成长。家长期望的是把孩子交给学校,学校还给家长的是品德高尚、博学多才、情趣广泛、健全人格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开放我们的课堂,引导学生品读经典,引领学生社会实践,创建情趣的教学实践活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有趣地读书,并且在读书的系列活动中开心快乐地成长。

二、研究的目标

(一)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1.通过主题拓展式阅读,引导学生品读经典,与大师对话,与圣贤对话,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净化孩子的心灵,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有美好的人生。

2.通过主题拓展式阅读,引导学生读和教材主题有关的经典美文,把语文课本人文性拓展延伸,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有厚重的积淀,其中包括语言的积淀,并且感悟名家名篇、经典美文的语言文字运用的巧妙,为学生交际和写作奠定基础,通过阅读提高学生识字、阅读、写作的能力。为学生后天的学习奠定基础。

4.通过读故事,讲故事,演故事,品经典的形式,提高学生阅读与学习的积极性,把阅读变为悦读。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二)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台

1.通过主题拓展式阅读,改变以往的为了应试而疲劳又效益低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老师从大量的批改中解脱出来,减轻教师的负担,让教师行走在自己的教育风景里,感受教育的幸福与快乐。

2.通过和孩子一起读书,和学生共品书香,润泽生命。在品读欣赏中,拥抱教育生涯的第二个春天。

3.通过主题拓展式阅读,引领教师学习、实践、反思、总结、提升,为老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在品读经典中,渐行渐远,真正品尝课堂教学改革带来的甜头,享受教育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三)为学校特色办学助力

1)导读引典 润泽生命,是在语文课程方面对办学特色的践行与延伸,是在国家课程层面上落实特色理念,助推办学理念及办学思想。

2)学校不是培养考试的机器,而是终身发展、厚积薄发的孩子。评价一个学校的好坏,要看这个学校培养出的孩子是否有健康的体魄,是否有积极向上的精神,是否有乐观豁达的胸怀,是否有厚重的文化积淀,是否有责任意识等,这样的学校才是名校,才是真正地群众口碑满意的名校,主题拓展式阅读定会为学校发展助力。

三、研究的方法

1.运用调查研究法,通过座谈、下发问卷的方式,获得实验的信息、数据等,为研究提供依据。

2.运用文献学习法,学习有关的理论,学习有关的外地经验,吸纳百川,博采众长,进而使研究更有理论依据,不走弯路。

3.运用行动研究法,立足课堂,适度拓展,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在行动研究中,推进研究实践,只有实践,才能出效果。

四、研究的保障

1.加强学习,学习与课题有关的理论,对经典美文的核心价值有更深刻的体会,学习外地市的经验,以便更好地开展研究。

2.制定可行的研究计划,使得研究课题有条不紊地开展。

3.充分发挥研究团队的作用,有分工有合作,保障课题良好运转。

4.及时和学校沟通,得到经费支持。

五、具体的研究内容、策略与方法

研究内容一:

按照年级教材单元主题,结合教材的特点引进经典,确定引进具体的经典篇目及书籍,探讨科学的教学策略,在课堂上融入经典篇章,让学生有阅读期待和渴望,教师力求在课堂教学中“导阅读的情趣,导阅读的方法,导阅读的习惯,导阅读的智慧,导阅读的感悟”。并适当引入经典美文,把学生学到的阅读方法在经典美文中运用,形成“导读引典”教学模式。

策略与方法:

一、通过课堂教学 指导学生阅读

低年级通过听录音、看文字,跟随老师吟诵,听老师讲故事等生动活泼的方式,让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结合,使之能动地学习拼音,自主识字,接触规范的书面语言,培养语感能力,积累语言材料,为进一步学习书面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中高年级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讲授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四种常用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等,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专门设计了一份“拓展阅读卡”,里面说明填写的内容:时间、书名、作者、优美词句摘录、主要内容、收获与感想等。读完后根据“自我提问卡”自我提问,进行回顾和反思:1)你在阅读时是怎样判断,选用什么方法阅读效果好?2)阅读时你常会犯什么错误?你是如何改进的?3)阅读的收获是什么?通过上述训练,不但提高了学生拓展阅读的效率,还使学生深入理解为什么要这样进行阅读,从而使其从自己的学习方法中获得反馈信息,进一步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计划,以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二、围绕单元主题 适度拓展

1、主题阅读

教材编者把教材按照主题进行设计,是要通过单元主题教学培养一种品格,习得阅读的方法和习作的方法,学会运用语言的。低年级多半是把内容相似或相近的文章编为一组,组成一个教学单元;高年级则是以某个读、写重点训练项目为轴心,把几篇课文编为一组的。但是,但由于受教材篇幅的限制,一单元只能容纳三四篇课文,这就很难收到预想的效果。教学过程中,可以按每组教材的特点和教学重点,选择适量的名篇佳作让学生阅读。学生就能够在充分阅读中更好地揣摩体会主题思想、训练重点、语言的表达方法等,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如教科版四年下册第七单元主题为“名胜古迹”,由3篇状物散文及古诗组成,分别是《长城》《莫高窟》《黄鹤楼的传说》《古诗三首》——《枫桥夜泊》、《乌衣巷》《早发白帝城》,展现出劳动者的聪明与创造智慧。围绕这个主题,就可以选择《威尼斯的小艇》《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等开阔学生的眼界。

2.同题阅读

我们也可以通过同题阅读的方式,引领学生拓展阅读。比如教学四年下学期《愚公移山》一课,我们是否能把列子的原文《愚公移山》的语段是当地引入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遣词造句的精当及古文的韵味,进而引导学生吟诵文言文的《愚公移山》。

3、原著阅读

我们也可以通过原著阅读的方式,引领学生拓展阅读。比如教学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就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学了,《昆虫的口袋》就可以引导学生读《昆虫记》。

4、补白阅读

我们还可以通过补白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比如教学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引导学生感悟这首诗中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是教学的重点,特别要弄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暖”和“寒”的真正含义。但仅仅就56个字讲,学生是很难领悟到这一点的。所以,我就抓住文中隐含的“暖”和“寒”这个“点”,带着孩子们读《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等,大量阅读这些故事,学生就会对这一中国革命史上乃至世界革命史上的伟大创举,了解得更加全面、深入。

三、结合学生实际,适度删减整合

我们不难看到教材中有很多篇目不但不美,而且篇幅过长,教师在教学时很难把握,学生也不愿意阅读,比如《甩掉是石油后的帽子》等,我们就可以删掉,补充一个学生喜欢的符合单元主题的美文。比如有的单元都是写人的,我们就可以整合起来进行学习。

我们力求做到以教材为“经”,以经典美文为“纬”,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网络,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内容二:

开展特色读书活动,营造书香校园。根据学校制定的二、周五读书日,积极开展“读、积、品、演、创”读书策略,举办一年一次的读书节,让读书成为习惯。

策略与方法:

1.周无书面作业,给学生读书时间,但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学生真读书,动员家长和学生一起读书,第二天要交流读书收获。

2.读书要有收获,做到“读、积、品、演、创”读书策略——“读”就是潜心阅读;“积”就是积累优美语言;“品”就是品一品书的味道,品一品语言文字运用的巧妙;“演”把读的故事演一演,把书中的真善美融入学生的心中,同时也是表达、思维等能力的锤炼:“创”就是学生能自创童话寓言课本剧等,开发智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

内容三:

开展教师读书学习活动,开拓视野,丰盈智慧。

策略与方法:

1.教师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在交流中更新思想。

2.学习他人经验,采用“自学”“集中学”“请进来,走出去”学习的方式,让老师们打开眼界,为课题开展奠基。

3.开展“撰写日记”活动,及时总结一天的课题开展的感悟、收获、不足及改进措施。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夏溪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7号
武进区嘉泽镇夏溪花溪路   联系电话:0519-83581249   邮编:213148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