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英语课程统整的一点体会
一、对课程统整的初步认识
“统整”(integration)通常是指在概念上或组织上将分立的相关事物合在一起或关连起来,使其成为有意义的整体,也就是连结与整合的意思。将这样的观念应用在课程上,就成为一种课程组织的方式,强调横向的联系,希望让特定的课程内容能够和其他的课程内容建立融合一致的关系,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的各种课程贯串起来,了解不同课程彼此之间的关连性(黄政杰,1997)。简言之,所谓“统整”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看起来不相同但却相关的概念、事物或现象组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
课程统整是课程组织的一种手段,不只是学科知识的统整,还应包含课程与师生的统整、与自我的统整、与整个世界的统整。站在学习者之立场,思考如何架构议题,让学习者有完整的概念,并与实际的生活面结合。课程统整至少具有以下四种功能:意义化(signification),内化(internalization),类化(generalization)和简易化(simplification)。
二、英语教研组的课程统整
由于英语学科是上海市二期课改最早进入状态的学科,我们使用的《牛津英语》教材早早地将”learner-centered”的理念影响了教师的观念,同时也势必影响到教师教学过程的实施。课程统整的意识在这一教材中其实已经体现了,只不过当时没有提到“统整”这一个概念而已。
课程统整的类型有很多种,不同的学者又有不同的分类方式。从课程统整程度来看,统整的类型可分为:①学科本位,学科各自分离;②平行学科,分科与主题相互配合;③多元学科,以共同主题设计教学内容分科教学;④科际融合,打破学科界限,设计统整的单元或科目;⑤统整日,以学习者的生活世界设计主题探索;⑥完全方案,为科际融合的极端形式,所有学习均为生活(Jacobs,1989)。
我们英语教研组的课程统整基本上在几种类型都有尝试和探索。
1.教材知识点角度进行的统整
学校开始组织课程统整的学习和初步探索。英语教研组的老师们就利用暑期开始了同一学科不同教材的研究和整理工作。我们以牛津教材为主线,整理了新世纪、SBS和上海统编教材等的基本知识点和拓展内容,对提高平时英语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开学后一个月,我们教研组又组织了备课组长和全体英语教师两个层面上的交流研讨活动。各个备课组交流自己的统整方案,吸取其他组的长处,对自己的统整方案进行修改。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对自己的统整方案不断进行调整,完善。
2.不同学科主题教学内容的统整
根据牛津教材的特点,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中有“natural elements”的单元,介绍水、火、空气等的自然元素,老师们研读科学新教材,结合自然知识进行教学,使英语课堂成为了科学的双语课堂。在有的单元还不同程度出现了数学或物理实验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多元学科的统整。
英语学科从目前来看,在基础学科中应该是走得比较前面的,但是我们的大量工作还仅限于教学目标和知识点的统整,老师们对于课程统整的认识和意义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因为课程统整的真正含义并不在于此。其最理想的方式应该是抛弃学科或科目的传统课程结构,重新发展一种统整的课程。英语教师可以做的还远不止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