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课题网站>>已结题课题>>省级课题>>花木文化与学科课程统整综合性学习的研究>>理论学习
课程统整化:资源重组变优化的“教学配方”
发布时间:2012-11-23   点击:   来源:转载   录入者:许国英

  课程统整化:资源重组变优化的“教学配方”

  课程统整,是从育人的宏观视野出发,从具体的课程微观入手,对各种类型课程进行有机联系、互相渗透的融合,从而产生整合性、综合性效应的教育教学活动。这是在课程建设和教学中,打破单个课程门户局限,强化课程互通,实现能力迁移的一种新尝试。上海中小学课程方案明确,采用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三类课程结构”。于是,“三类课程统整”成为学校课程建设的“重头戏”。

  闵行区中心小学是闵行区第一所实施三类课程统整项目的学校。三类课程统整,也是闵行区教师进修学院课程研究室开展的提高课程领导力的课改项目。在开展课程校本化建设,特别是以三类课程统整为重点的实践研究过程中,学校以语文、英语两个教研组为重点进行统整试点,其他学科也积极参与,逐渐形成了以基础、拓展、探究资源整合共享、互为促进为特征的统整文化,特别是拓展、探究课初步形成了校本化的主题序列与内容。

  学校认为,“三类课程统整”,是指为最大限度地用好教材资源,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与探究型课程的内容有机调适和统整,通过有效的解构和耦合,从而形成学生学习内容的完整体系,并更好地达到各自的课程目标要求,让课程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校探索形成的一些有效做法和经验,在同行中引起了热烈反响。

  课程统整:实现三类课程“跨学科”、“紧相扣”的贯通

  在实验中,学校教师越发意识到,任何一本教材都只能是教学的一个蓝本,而不是教学的全部,再好的一个课本,如果没有课前课后的延伸与拓展,开发与整合,就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校在课程统整实验中,除一、三年级开展试点实验外,其他年级英语老师也积极向项目组老师进行请教与学习,并主动进行本年级的跨学科互相交流和翻阅不同学科的教参,从中掌握到教学中统整实验的“切入口”,明确了教学的努力方向。

  尤其是英语教研组开展的跨学科统整实验,经过梳理变得清晰,如英语学科教学,可实现以下一些方面的统整:一是与德育学科的统整——中华传统文化、社会文化、行为规范、文明礼仪、社会公德、迎世博主题、热爱生活(动物、大自然、祖国、全世界)、美育等;二是与音乐学科的统整——唱歌、跳舞、乐器、律动、表演、游戏、创编新歌等;三是与科常学科的统整——昆虫、动物、植物、天气、人文地理、世界文化等;四是与劳技美术学科的统整——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做一做、拼一拼等;五是与体育学科的统整——肢体语言、游戏活动、快速反应、“动”中学英语等。就是一个主题,也能实现与生活资源、学科资源和其他资源的统整。

  学校早先开展的新基础教育的先进教学模式,提倡的“综合渗透性”日益深入人心。通过一年来进行的跨学科统整教学,使教师逐渐形成了大学科意识并树立了大学科观,让他们都深切地体会到“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在于用心与创新”,只有让课堂教学充满无限智慧与挑战,那么师生的生命才会更精彩。

  学校教师在三类课程统整的过程中,清晰地看到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课程资源互为补充,相辅相成,融合共进的成效。基础型课程教材资源为拓展课程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拓展型课程也为基础型课程补充了许多外延性内容,而探究型课程,则是基础型、拓展型课程的延伸,这样三类课程的融合发展变成了现实。

  旁白:在知识交叉联系日益频繁的今天,注重学科间的联系和延伸,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起着突出的作用。

  课程统整:强化课程“大流通”、“互循环”的意识

  目前,学校课程实施,基本上采用单科上课的方式,于是有了语、数、外、音、体、美等课程。不过,学校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越来越感觉到,各个课程之间不是“互不往来”的关系,而是有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联。同时,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也不仅仅局限于课程与课堂,他们在课堂上会提出与其他学科相关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学校教育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思维训练“兼顾融合”的综合方向发展。

  因此,建立课程统整的意识和概念,不仅仅是教育教学的一种策略,而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全方位育人的素质教育思想的一种方略,就是将课程建立在“大流通”上,通过学科间的“互循环”,达到教育内容的最大化,教学效益的最优化。

  当然,学科间“大流通”,首先要建立在本学科“直流通”的基础上,养成拓展的行为习惯。如英语老师范华芸就很有心得,当教材中出现的中国传统节日有the Spring Festival、Mid-Autumn Festival,对这两个节日的介绍只出现了firecrackers(鞭炮),firework(烟花)mooncake(月饼)等内容时,就拓展了这两个节日的time,Spring Festival is on the first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Mid-Autumn is the fifteenth day of the eight lunar month.People’sactivities (人们的活动)等教学内容,对于中国的其他重要节日Dragon Boat Festival、Lantern Festival也适当进行渗透。在5A教材中有一课教学内容为Parksand Places in China,介绍了中国的长城(thegreat wall)豫园(Yu Garden),三亚(Sanya),而她将这一教学内容调整为“Parksand Places in the world”,将空间从中国扩大到世界,并要求学生在课前上网查询,学生的反馈内容十分丰富,有英国的Bigben,美国的the Statue of Liberty ,日本的Fuji,法国的Eiffel Tower等,而她则将学生寻找到的宝贵资源整理之后通过多媒体呈现给学生,带领学生周游世界,拓展学生的视野。

  旁白:课程意识对促进课程全面实施具有先导性的价值。

  课程统整: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纵深入”、“横跨度”的路径

  课程统整是多方面的,有对课程教材本身的统整,也有教师教学方法的统整,更有学生能力训练的统整。而课程统整的“革命性”力量在于教师。

  因此在学校,开展各学科教材解读拉开了课程统整的序幕。课程统整项目组老师普遍觉得只掌握本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已经不够了,必须要了解同年段其他学科。基于教师们的需要,学校分别组织了一、三年级的教材解读,就本学科本学期的“教材分析”、“单元目标”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了介绍,与会的老师在悉心听取的过程中,初步了解了所教学生本学期所要学习的各学科目标,这样在今后的教学中就会有意识地渗透、借鉴、引入其他学科的知识点,促进课程统整的有效落实。

  同时,开展“跨学科大教研”活动成为一种必然。基于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学校对多学科教师参与的“跨学科教研”活动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打破了各学科间的备课界线,变革了传统的集体备课形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研活动。跨学科的校本教研,让老师能和其他学科老师有了交流、讨论的机会,进行学科间纵向连贯,完成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课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达到教学的系统化,这对于学生而言是最受益无穷的了。学校以一、三两个年级为试点,老师研讨并形成了《“三类课程统整”学科教学统整建议》,然后按这个《建议》备课上课,这就实现了教师从“教教材”向“用教材”的根本性转变,打开了由“课程文本”到“教学实践”的通道。

  实施课程统整,学生是更大的收益者。学生在课内的表现更活跃了,课堂也因为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而变得更富生命活力,学生参加各类全国、市、区英语竞赛喜报连连,即使学困生在老师的帮助下也更具进步的自信。不少家长向老师反映,他们的孩子对学习兴趣越来越浓:每日里有琅琅的读书声;默写中开始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100分”。不少学生盼望着下一次的英语活动;连平时嘴里哼的流行歌曲也以少儿英文歌居多……众多的改变,让教师看到课程统整所带来的情感力量、教学魅力和主观能动效应。

  旁白:课程统整的实现,体现着教师专业发展的程度。

  经典镜头 “一”课变“多”课

  《鱼和潜水艇》,是语文一年级下半学期的一课,孩子们对这篇利用仿生学进行发明创造的科普类小短文十分感兴趣,在课堂上,纷纷提出了好奇的问题:“鱼的鳔是怎样的?人类利用动植物的特点还有哪些发明?”……根据学生强烈的探究需求,执教的黄晓静老师将“人类利用动物和植物的特点还有哪些发明成果?”引伸为探究课的主题。在探究课前,先上了一节探究准备课,老师带领学生到图书馆,教学生如何查阅相关仿生学的资料,又请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家长一起搜集相关资料,观察日常生活中动、植物的特点等。老师还搜集了科普短文《蝇眼照相机》,找到了一些相关图片资料。在探究课上,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看图片,了解动物的复眼构造,知道了科学家模仿苍蝇的复眼,制成了“蝇眼”照相机的大致原理。然后,孩子们在小组中对探究主题进行了讨论,由于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在课前进行了相关资料的准备,所以大家讨论的热情空前高涨。孩子们讨论后得到了不少探究结果:人们通过研究蝙蝠黑暗中飞行及确定方向,发明了雷达;蒲公英的飘落发明了降落伞等。由于孩子们年龄尚小,所以仿生学的一些具体的创造原理将留到高年级再做研究,这又成为后续探究的主题。老师还鼓励孩子们把所知道的这些利用仿生学进行发明创造的成果和父母一起制作成电子小报或制作剪报。

  由语文一课引出的探究课、手工课,语文基础学科与探究课程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得到培养,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校课程统整“进行时”的状态和情景。

  相关链接 学校为课改基地研究学校

  闵行区中心小学先后承担了上海市一期、二期课改的试点实验任务,在教师培养、课堂教学改革、办学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学校是全国心系系列“三优”教育基地、全国青春期女童家庭教育示范基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ESD)项目实验学校、全国节能减排示范学校、全国国际象棋研究示范学校。学校还荣获市安全文明校园、市花园单位、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校、区文明单位、区行为规范示范校、区艺术特色学校等20多项荣誉称号。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夏溪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7号
武进区嘉泽镇夏溪花溪路   联系电话:0519-83581249   邮编:213148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