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解读
成云雷
“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中小学阶段的综合性学习部分,依然坚持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基本思路。与实验稿对比,修订稿的主要变化在于:
(1)突出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生活,强调在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追求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增强在与自然、社会和他人互动中的应对能力;
(2)强调了教师在综合性学习各环节中的指导作用;
(3)突出了开放、多元的综合性学习设计,明确倡导跨领域学习、跨学科学习;(4)进一步强化了评价的整体性、过程性与多元化。
一、教学目标和内容——核心不变
1.坚持了语文课程的本质
“修订版”《课标》与“实验版”相比,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坚持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强调了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强调了与生活的整合,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如苏教版《爱之链》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前准备:收集有关“爱”的资料。导入课文:用“爱”这个字组词,学生根据所组的词说说自己对“爱”的理解,然后分小组汇报。活动一朗读“爱”:(1)朗诵“爱”的名言;(2)朗读“爱”的诗篇。活动二述说“爱”:组内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故事,推举代表上台讲述。活动三书写“爱”:(1)展示赞美爱的诗句、名言,作简单的评析;(2)以“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口头表达、写作能力、合作能力等都得到了发展,这些都是语文课程的本质。
2.强调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修订版”《课标》语文综合性学习更加关注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其本质是遵循了“教育不可分割”的原则,学生素养的形成必然是各方面能力共同进步的结果。
如作文《我的父亲》,我们指导孩子走进自己的生活,去采访父亲、母亲、祖父,乃至伯父、邻居等,搜集父亲的第一手资料,阅读有关写父亲的文章,使孩子们更深刻地了解父亲,这就有可能收获一篇篇生动而深刻的调查报告或纪实文学。
这不再是被动地写作文,而是主动地参与学习实践。孩子们在主动的参与中得到发展,不仅写就了作文,还培养了观察能力,锤炼了信息处理能力,懂得了如何做人。
二、教学建议——与时俱进
与“实验稿”相比,“修订稿”更体现了与时俱进:关注了学生的公民责任感、人格的培养,注重了与现实社会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1.关注了公民责任感
21世纪对人的素质和公民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课程改革的现实起点。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造就新型公民。
“修订版”《课标》教学建议中规定“在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提高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识,追求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增强抵御风险和侵害的意识,增强在与自然、社会和他人互动中的应对能力”。这就是对培养新型公民提出的建议。
如苏教版《学和做2》的综合性学
习——“节约用水”。活动有:设计节水的调查研究方案并调查;谈节水,学成语;介绍节水小窍门;编写公益广告;水知识的知识竞答。
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加强,这与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相吻合。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调查、采访、研究的过程中,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学生节水、爱水的公民意识得到了发展。
2.加强与生活的联系
“修订版”《课标》教学建议中也反
复强调“关注生活、参与生活”——“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
如苏教版《学和做1》的综合性学
习——“说名道姓”。该活动由三部分组成:(1)学习和背诵《姓氏歌》;(2)姓氏知识竞答;(3)关于姓氏的练笔。该语文综合性学习把和姓名有关的现象作为学习内容,活动的设计充分关注了生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真正体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关注生活、贴近生活的特点。
3.建立与社会的纽带
“修订版”《课标》中提的相关目
标——“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等,这些目标要求我们紧贴时代的脉搏。
如“走近西藏”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准备:分小组搜集与西藏有关的资料。活动一印象西藏:分小组合作,用图片或文字展示你印象中的西藏。活动二知识竞赛:将收集到的关于西藏的一些知识进行整理,开展西藏知识竞赛。活动三聆听或学唱一首关于西藏的歌曲。活动四认清藏独分子的真面目,写《致藏独分子的一封信》。
该活动突破了学科教学的局限性,学生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能力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上一展风采。这样的活动设计更为开放、多元,紧贴时代发展的脉搏。
三、教学评价——科学全面
“修订版”《课标》关于语文综合性
学习的评价强调:“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探究精神与合作态度”;“要着眼于学生的表现,要关注学生的兴趣与态度以及能力”;“评价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究”;“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这些评价建议都非常科学,非常全面。
1.整体性——与教学过程并行
综合性学习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部分,因此评价是教学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评价建议”中明确要求,在综合性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对每一个学生的表现——能力、态度、兴趣、自主性、积极性、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都要给予及时的评价。
2.过程性——与定性评价互补
各学段目标都规定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三个方面的内容。因此,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现,更要关注学习过程,这样才能对单一的定性评价给予充分的补充,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3.多元化——与个性化学习接轨
“评价建议”中提出:“除了老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实践性的,个性化的,生活化的,甚至是立体多维的,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些特点决定了原先的单一评价、以教师为主的评价方式不再适应课程要求。因此,我们必须采取能够更清晰、更准确、更全面地描述学生发展状况的评价手段——多元评价。
(作者单位:江苏溧阳市实验小学)
/*336*280,创建于2012-6-27*/
var cpro_id = "u959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