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06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乔亚娟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具有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实践性的特点,极富现代教育的时代特征。如何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挖掘教育资源,让这门新课程展现出独有的魅力呢?我想,应该把综合实践活动随时随地开展,不拘泥于某一个课堂,某一个地点,某一个特定的环境,要让综合实践活动贯穿于所学的学科课程教学中。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拓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求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就应该是语文实践。语文综合性学习除了体现在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综合上,还应体现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整合上。

纵观我国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固有基础较为扎实的长处,但由于过分看重知识的传播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综合性,忽视了学生的良好个性的发展。可见,语文教学应该与综合实践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巧合的是,根据笔者了解,大多数学校的语文老师兼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同时也是一名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我尝试着在语文教学中挖掘综合实践课程的资源,对语文与综合实践课程的事例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            激发学习兴趣,生成研究主题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交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可见,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没有良好的探究氛围,就没有学生积极探究的热情。而教师指导的特点之一就在于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以此激发他们的兴趣。语文教学中有很多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也由此产生了许多问题,但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无法得到很好解决,于是,综合实践活动也就产生了。

如上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一课时,我问“同学们,你们还想知道海底世界的哪些知识?”

“我想知道除了书中介绍的之外,海底到底还有哪些奇特的动物?”
 “我想知道潜水员在海底是怎样工作的?”
 “我家有许多贝壳,我想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
  ……
  学生们提的问题,大多是关于海底知识性的问题。如果课堂上光是研究讨论这些问题,那不就变成自然与综合实践的整合了吗?既然是语文学科与综合实践的整合,就要体现出“语文的味道”来,就要在课上体现对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于是,我进一步和学生阅读教材,明确本单元学习的知识要点。
 “请用你最擅长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大海?”
   我的问题刚抛出,学生们就迫不及待地讨论开了……最后,我和学生们一起把这次的主题分为4大块:(1)介绍奇妙的海底世界(动物和植物)(2)介绍浅水员的海底生活(3)介绍与海有关的文学作品(4)展望未来的海底世界。

就这样,学生在课外书中、网络中自主探索收集了很多有关海底世界的知识,获取了课文中没有的知识,走入了更广阔的学习天地,更快乐地接受了新知识。

二、            借助实践活动,培养综合能力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倡“教育就是生活”,意思就是教育不能脱离解决学习者的生活问题。借助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他们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一次作文课上,为了丰富学生的体验,我带领学生走进学校的食堂,引发了对“学校食堂粮食的浪费情况”进行研究。学生们在活动中非常积极,先确定计划,再开始分组行动,有的在网络上、图书馆里寻找有关浪费对人类社会带来严重影响的资料,有的抓拍了一些同学浪费粮食的照片,有的对学生的用餐情况进行调查,对食堂每周的饭菜浪费情况进行统计,还对学校总务和食堂工作人员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还对学生为什么会浪费粮食进行采访,对我们的调查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浪费的原因主要有:(一)、饭菜不合口味,(二)、挑食,(三)、刚上完体育课,没有食欲。(四)、吃饭速度慢,好菜抢不到等等。最后完成了“学校食堂粮食的浪费”研究报告,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学校粮食浪费状况的对策和建议。在这次活动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训练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搜集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并学会如何撰写研究报告。

三、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习空间

语文包罗万象,翻开语文书,你就如同走进了生活的“万花筒”。阅读语文,你会发现语文涵盖了方方面面的知识,但有的知识单靠课堂教学是无法真正让学生掌握的,而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范围恰好包括了学生与自然、社会的问题等。它的主题的设计和实践体现了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因此,语文和综合实践的整合必须拓展空间,把课内与课外联系起来。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和孩子们的具体生活环境,我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了“正确使用祖国语言,弘扬祖国文化”的实践活动。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小组活动,或与父母在一起,或在教师的引导下到街上看广告牌,在电视上读广告语,在网络上寻找不规范语言,等等。如在广告语的收集和创作中充分展现了孩子们的个性和激情,孩子们收集了众多的广告语,还进行了归类:最喜欢的广告语,最恶心的广告语,最有创意的广告语,最感人的广告语……有的还兴趣盎然地创作了自己的广告语。如此一来,教学课堂开放了,教学时间灵活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高涨了。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无论是校园的校训碑,还是校园的走廊都富有浓浓的文化气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这个大舞台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例如:在学习完“名人名言”之后,组织学生参观学校,了解校园走廊上那些名人,以及他们的生平,并进行“名人名言”朗诵及书法比赛,充分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

    语文与综合实践结合教学,这是一项有益的尝试,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很大帮助,我们还要大胆地探索下去。只有在多渠道的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我们要让学生在完全自主的探索体验中,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以良好的心境主动去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