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乡人的故事
——六(1)中队研究性学习成果
组 长:宦欣悦
小组成员:朱晨欣 徐燕 张雨欣 刘雨翰
指导老师:唐春燕
学校:常州市武进区夏溪小学六年级(1)班
花乡人的故事
问题的提出:
新学期第一课讲述了《父母之爱》,感恩父母的关怀,结合这一课,老师让我们调查了家长的职业,参与并记录父母们的工作及生活,写下观察日记。调查发现,因为夏溪是全国闻名的花木之乡,所以大部分家长都从事与花木有关的工作,大人们的工作紧张而又劳累。所以我们决定用自己的镜头、笔和手机等来记录体验父母的故事,题目就叫《花乡人的故事》,最后形成自己小组有特色的方式进行交流,说出感悟,提出建议,解决烦恼。
研究价值与意义:
我们从小被父母呵护着,却不知父母生活的劳累艰辛,不知父母的希望和期待。我们总埋怨父母的唠叨、麻烦,怨恨父母不理解关心自己,但从来不会从父母的角度,去为父母想想,体谅生活的忙碌与劳累。通过研究我们想真正体会父母劳动的过程,听听他们的喜和乐。通过活动前、活动中的生活体验,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辛勤养育和教导,父母倾注了无私的关爱。感谢父母,培养家庭责任感,培养从生活细节中去关心父母、热爱父母的意识。能够知道父母的烦恼,并能力所能及的帮助父母解决困难。
研究内容:
1、学生分成“种绿组、大树搬家组、自产苗木组、妈妈的烦恼组”进行体验并记录父母的工作。
2、研究父母从事苗木活动过程中所遇到的烦恼;从而制订出一套更科学适合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科学性强的解决方法。
3、向全校学生提出建议;感恩父母。
研究活动过程:
我们首先给全班同学的家长发了职业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在夏溪分别从事什么工作,通过调查知道:全班46位同学的家长百分之九十都直接从事种植、销售或与此有关的工作。于是,我们根据家长的工作进行了分组活动,分别分成了“种绿组、自产苗木组、大树搬家组、妈妈的烦恼组”四大组进行调查、体验、研究。
1. 通过实地考察了解这“种绿组”父母的一天
我们“种绿组”成员的父母都是在夏溪花木市场帮老板干活的,老板每天叫父母们装卸苗,挖苗,种苗做的是最简单,也是最苦最累的活。
考察目的:了解父母背井离乡在夏溪打工的一天。
考察方法:问一问每天的工作,看一看父母的劳动身影,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星期六早晨,天还没有亮,我们就从被窝里爬出来,顶着凛冽的寒风,跟着陈梓明父母来到了花木销售摊位上。一到摊位,我们就看见堆得像小山一样的红叶石楠小苗,我们问阿姨:“今天,你们要干什么活?”阿姨回答说:“要先帮老板装3万棵红叶石楠苗,送到河南工地上。”“哇,3万棵,数也数好长时间呀!”我们惊叹道,只见阿姨们说干就干,两个阿姨在下面拿苗往大卡车上扔,上面两个阿姨(其中有一个是王紫毅妈妈)配合着接住。然后,稳稳当当地摆放在大卡车上,他们的动作是那么娴熟,精准,没有一丝偏差。我们也学着阿姨的样子,一个在下面扔,一个在上面接,但太丢人了,要么就是扔不上车,要么就是扔在接的人身上,没几棵能接准,几十棵苗扔下来,我们累的腰酸背疼,直喊吃不消,心中更体会到父母工作的不容易。3万棵苗阿姨们用了一上午时间扔完了,原本身上干净的衣服,变得灰扑扑的,手上沾满了泥巴。这时,阿姨们也饿了,他们买了几块钱大饼就着咸菜,咬起来,吃的那么简单,可她们吃的津津有味,饿了是最好吃的,我们不再给阿姨们添麻烦了。告别了阿姨,下午我们去茆小龙、茆雨婷姐弟俩爸爸挖树地方考察了,来到田里看见几位叔叔正在挖一颗2米多高的青枫,叔叔们的雨靴上沾满了泥巴,他们用粗壮的手,在给1米多大的土球打包,也就是包草绳,不让土球散落,青枫挖好后,来了一辆吊机,在叔叔们的帮助下,青枫被吊上了卡车运走了,接着,他们又开始挖另一棵树,我们问他们要干到几点钟才能休息,他们说:“如果有活,有时要干到晚上六点半才收工”。告别了叔叔,一天的考察结束,我们感受良多。
陈梓明回家后问妈妈:“打工你有什么烦恼吗?这么累,妈妈你可以歇一歇呀!”她妈妈回答说:“就怕没活干,就赚不到钱了。”
2. 通过调查访问了解“自产苗木组”父母的种植销售情况
我们“自产苗木组”成员家都在夏溪,每户人家都种了苗木,少的3~亩地,多的十几亩地,一年四季家人都很忙,平时忙着扦插小苗,锄草,施肥。夏天,,每天傍晚都要给树浇水,爸、妈、爷爷、奶奶有时晚上8~9点钟还在地里灌水,我们带着以下问题采访了家人。
(1)每天几点下田,几点回家?
(2)你是这样照料你的树田的?
(3)今年与往年苗销售情况如何?
(4)今年最畅销的是什么树?最高时卖多少钱一颗?
(5)你们为什么把以前的稻田都改为了树田?
(6)种稻和种树有什么区别?
通过调查访问我们了解到种树苗比种水稻更赚钱,每亩地最起码多挣3000~6000块,但种树也比较辛苦。每天早起晚归,每月逢3和8号,夏溪赶集,两三点钟就要去街上出样,总能赚到钱,这几年最畅销的是红叶石楠苗,有时可卖到7到8毛一棵,最愁的是地里长了树,没人买。
3、通过体验了解“大树搬家组”父母给大树搬家的诀窍和收入
我们“大树搬家组”成员的爸妈都是挖大树的,挖的大树有时直径达五六十厘米,高十几米,都是树中的庞然大物。为了了解爸爸妈妈的苦与乐,我们组的赵普特地制作了一张“采访记录表”,我们先采访了任阿庆的爸爸,通过采访、汇总我们发现任阿庆父母从2012年到2015年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2016年元有所下降,因为2016年活不多。接着我们又去采访了何帅的爸爸,向他请教了挖大树的诀窍和方法。最后,我们去刘宇阳爸爸家,他爸爸是专门用大卡车运大树的。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运大树的过程中有许多要注意的方面。
4、通过采访了解“妈妈的烦恼组”的经营烦恼
我们“妈妈的烦恼组”成员的爸妈,大部分都是在花木市场租摊位卖苗木的。最近,我们的妈妈都有些烦恼,做生意有什么烦恼呢?我们很好奇,于是就去视频采访了组里成员的妈妈。
一开始我们本来想采访何云妈妈和胡津硕的妈妈,可她们俩不愿意面对镜头。后来,我们在吴老师的帮助下,才成功采访了胡亚茹和宋天姿的妈妈。胡亚茹妈妈还特别热情接受采访,采访结束后,还送我们一袋自己树上结的小柚子。胡亚茹妈妈的烦恼是自从搬了摊位,生意就比较难做,往年到过年摊位费就赚回来了,来年赚的都是利润,而2016年本钱还没有回来。宋天姿妈妈的烦恼是要寻找价廉物美的货源。
研究发现或结论:
1.“种植组”成员的父母在夏溪打工很辛苦,但他们挣了钱,回来家盖了新房,买了新车,也很幸福,最愁的是有时会没活干。
2.“自产苗木”家里都种有苗木,平时种树也劳累,收入比较稳定,但也愁市场消息不灵通,有的苗卖不出去。
3.“大树搬家组”的父母挖到树需要丰富的技巧和经验,在运输大树的过程中要小心管理大树,并要注意开车安全,因为运大树有时需要开几天几夜的车。
4.“妈妈的烦恼组”是销售树苗的,在销售过程中需要物美价廉的苗木,做生意要讲究诚信才能取得业绩,烦恼就是摊位费比较高,需要寻找好的货源,还有较强的沟通能力。
最终,同学们研究决定建立整个班级,甚至整个年级的苗木买、卖、挖、种“一条龙”苗木业务微信群,就像“嘀嘀”打车一样,随时随地提供最能干的务工人员,长势最好的苗头,吸引市场的需求量,这样大家的烦恼就取消了。
研究反思:
在《花乡人的故事》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力求以“源于生活,实践体验,表达交流,感悟真知”为出发点开展活动。
1、.综合实践活动课是针对全班学生开展的一项集体活动,所以在活动中,不仅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把所有爸爸妈妈、所有的老师,都参与进来,使这次活动的范围很广,活动开展的气氛很活跃。
2、.活动的最后,对全班同学发出倡议,要以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每天为家里做一件事情,不管大小,只要力所能及,帮助父母减轻劳累,都可以。并由班委会及家长进行监督。使这项活动最终落在了实处,活动延伸到了生活实际当中。
3、活动中,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