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尤其是上学期识字量很少,大部分不能完整的读下来一句话。所以在一年级初级阶段,教给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更重要。
(1)教会学生有序的观察图画。一年级课本中,好多都是一幅幅生活场景。起初学生不会观察,教师可以教给他们按顺序观察,这样观察的好处是不遗漏、不重复,而且节省时间,可以从上往下,也可以从左到右(从前到后)。当每次老师都这样引导学生观察,并鼓励那些按顺序观察的孩子,在观察学习和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尝到了按序观察的甜头,自然会养成按序观察的好习惯。有序观察只是自主阅读的准备阶段,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口头表述。
(2)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完整表述情景图。低年级儿童的语言表述是很浅层的表象叙述,只是说出自己看到的事物,他们在看一副图时会说看到的有花、有树、有人、有动物等。有的是像语文一样的描述场景,有的是罗列事物,大部分人不会说出看到事物的数量,因为他们的数学意识还很淡薄。此时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观察时数出事物的数量,汇报时就要说出他们的个数,也就是用数学语言表述。让学生养成用数学语言叙述的习惯还需要一个过程,在观察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观察、数数,学生汇报时,教师的大力鼓励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抓住某位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其他孩子会积极学习。慢慢的大家都会有意识的用数学语言叙述自己看到的事物。然后再提升要求:要求在用数学语言汇报时,能说出相关联的两个条件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寻找相关的量和提问题的意识。
(3)引导他们图文结合完整观察和叙述。学习一段时间后,图画题就变成了图文结合的题,有的孩子只是看图数出数量、还有的孩子是只看文字不会结合图中提供的事物的个数,这样都会造成审题有误。所以像这样的题还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观察:先看文字信息用心去读,直到读懂意思,看缺少什么信息再到图中去寻找,并数出它们的数量。
(4)做题时引导学生自己审题、独立判断、做后检查。一年级的练习题好多都是没有要求,像这样的题起初是老师告诉学生题目要求和做题方法,等学生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后,再出现这样的题就请学生说自己的理解和做题的步骤及注意事项,这样有意识的让学生脱离老师的牵领学会自己审题、独立判断、做后检查。这也是一个长期的有意识的训练过程,关键是教师要有放手意识,同时要有耐心并加以不断的激励。俗话说:重奖之下,必有勇夫,如果教师经常以此为主要导向,多多鼓励,大加赞扬,那么学生一定会养成独立审题、做后检查的好习惯,这也正是学生读数学书的一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