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花开的声音
——四年级(下)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案例设计
袁晶亚
【背景分析】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颂春篇,是关于赞美春天、亲近自然的教育。《走,我们去植树》是一首现代诗歌,号召少先队员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第一朵杏花》教育孩子们要像竺可桢爷爷那样养成事事求真求精的精神。《燕子》是一篇优美的状物散文。再加上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整个单元洋溢着春天的气息。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以课题探究为形式,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将各种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方式等进行整合,通过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过程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语文学习方式。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与其他学科总是息息相关的。学科的整合就是打破原有的各门课程之间的封闭状态,加强各门课程之间的沟通和互补。在语文课程学习中,可以利用美术的直观形象功能,音乐的熏陶感染功能,网络的信息搜集功能来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
本次活动准备的教学材料是学生到夏溪花木市场、田野乡间拍摄的照片,进而写下的观察日记,搜集有关杏花的资料、古诗。
【教学重难点】
本次综合性学习的重点在于通过观察、摄影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习得初步的习作方法。学会搜集相关信息并能甄别有用信息,予以采用。
【主题选择】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就是颂春,与花木之乡的孩子并不陌生,他们可以通过观察、采访、记录等方式寻找美。基于课本《第一朵杏花》,通过梵高名画的欣赏,通过对诗歌的品读,让学生对杏花有全新的认识,并在此过程中获得习作的方法。
【情境创设】
学生通过走访、观察、记录等方式搜集资料,完成观察日记,在交流日记中获得初步的习作方法。在欣赏梵高的《盛开的杏花》感受到杏花蓬勃的生命力,写成诗歌的形式让学生朗诵。加上地域文化,在熟悉的校园环境中,你会选择哪一首古诗,感受诗人赋予杏花的品行,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目标表述】
1、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习得初步的习作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与习惯。
3、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课时计划】
1课时。
活动内容 | 时间安排 |
到花木市场观察、拍摄杏花 | 周末 |
写观察日记 | 一课时 |
分享,进行交流、点评 | 一课时 |
【活动安排】
一、复习
1、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在这绿飘花舞、芳菲惹眼的四月天里,我们一起欣赏了——《第一朵杏花》。
2、同学们,还记得第一朵杏花什么时候开放吗?
3、课文中有几处描绘杏花的语句,你能找出来给大家读读,并说说这句话给你的感受吗?
二、交流体验日记
1、文中的杏花是如此美丽、充满生机!那么,同学们眼中的杏花又是什么样的呢?同学们已利用课余时间去花木市场、乡野村间观察到了杏花,给杏花留了影,看,这是你们发给我的照片中的几张,同学们还写了观察日记,看看这是谁的?你上台来把你描写的杏花精彩片段和大家分享一下,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思考:你喜欢他写的杏花吗?为什么?
2、交流,评价(板书:比喻、拟人、排比 顺序)
3、描写景物时,我们可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来把景物描写生动、形象,还可以模仿或引用文中的语句,更重要的是要按一定的观察顺序来刻画景物,这样,条理就清晰了。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也是沟通课堂内外联系、沟通学生与自然社会的联系、沟通语文与各学科之间联系的纽带,是贯穿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的基于文本又超文本的语文学习活动,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因此在这个环节让学生走出校门与大自然沟通、与社会沟通,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感。
三、艺术与美:梵高的杏花:新生命的祈祷
过渡:杏花在你们眼中似精灵,如仙女,那么灵动,那么优雅!那么,杏花在荷兰著名画家梵高眼中又是什么样的呢?
1.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枝干怎么样?花儿姿态一样吗?颜色呢?)
2、教师介绍梵高作画背景
3、听了这段介绍,现在再来观察这幅画,你又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4、这幅《盛开的杏花》触动了许多慕名前来观赏它的人的心弦,记下了那一刻心中的声音,我们来欣赏其中的2句。指名读。
5、齐读这2段话。
【设计意图】
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课程与音乐、美术等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与协调发展。
四.题诗
1、一草一木总关情!我们学校的每棵树、每株花,甚至每块景观石都有自己的语言,都在启发我们应该怎样做人。看,这些景物,你们能响亮地喊出它们的名字吗?出示图片。
2、小结:是啊,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细心揣摩,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有我们学习的品性。
3、我们学校西北边有一块空地,准备种一片杏花林,在那儿的景观石上该题哪几句诗好呢?课前,我们已搜集了一些有关杏花的诗,谁能正确、流利地读一读呢?指名读,齐读。
4、再指名读,读出诗的节奏。
5、这些诗读来都这么琅琅上口,我们该选取哪一首或哪几句题在杏花林的景观石上,而又最能体现杏花的品性呢?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讨论,每个组员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说为什么,最后将讨论结果写在印有景观石的纸上。
6、交流。
【设计意图】
处理活动信息,指导素材取舍。通过教给学生判断辨别、比较归类、剪裁取舍等方法让学生精心处理活动信息。
六.总结
同学们,今天通过对课文的回顾,通过梵高名画的欣赏,通过对诗歌的品读,我们对杏花有了全新的认识,那如梦幻般的粉白,那淡淡的清香,那蓬勃的生命力,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阅读是多渠道的,文字、绘画,甚至是一些符号都可以传达信息,愿我们的阅读充满趣味,更愿同学们永远走在阅读的道路上。
【设计意图】
本课教学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以全新的课程,以杏花为线索,读杏花,赏杏花,品杏花,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并习得初步的习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