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每册都精选了文质兼美的有关花木的文章供师生阅读,同时教材也具有开放性和弹性,给我校语文教师对花木文化教材的开发和选择留出了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了我校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如何使花木文化主题性阅读也能走向开放的阅读课堂,随着我们花木文化性阅读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也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的活动。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的体验、时间、探究,在生活中阅读,在阅读中实践,只有这样的主题阅读课堂,才能真正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如我们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第一课《走,我们去植树》这篇课文,这是一首诗歌,描绘了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语言活泼明快,内容浅显易懂,富有号召力。文后安排了这样一个练习:选择学校的一种树木,查阅资料,按名称、外形特征和作用向同学们作介绍。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利用科学实践,和科学老师一起,带领孩子开展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认识校园里的植物。
活动一:学生介绍自己所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名称及相关情况。一些常见的植物,学生能够说一说,如香樟、柳树、红枫等,而一些并不常见的植物学生说不上来,有的干脆乱说一气。学生争先恐后地说了很多,但对学校植物种类并不是很清楚,也没有学生能具体介绍有关植物的特点。于是我们顺势展开了活动二。
活动二:确定综合性学习主题——了解并能具体介绍学校的一种植物。
活动三:学生进行分组,我引导学生做好调查研究的准备。首先请他们小组讨论:你觉得要了解植物哪些方面的内容?你准备怎样去调查、研究?学生经过讨论之后填写好了“调查记录表”,他们所要调查的内容及所需方法也一目了然了。
活动四:学生按照他们确定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案开展活动,并及时记录活动成果。有的调查标牌,有的制作标本,有的查阅图书,还有的上网搜集资料,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个过程是整个活动的关键,学生围绕活动方案开展研究,认识校园里的植物,他们的活动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拓展了知识,还体验到了劳动的辛苦与快乐。
最后一个活动是汇报交流。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活动,采用了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有的小组制作了PPT,依托图片形象生动地介绍,有的小组制作了植物名片,按照植物的名称、外形特征、作用的顺序进行了介绍。还有小组发现校园中有些绿化植物遭到了认为的破坏,便写了倡议书,倡导大家行动起来,为绿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展现自己的研究成果,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孩子们认识了校园里的很多植物,学会了如何有条理有重点地介绍进行介绍,他们的调查、合作、交流、展示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可以说是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