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04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金菊芳

1、创设巧妙的情境,选择合理的内容。

在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中创设情境,是为了尽可能的激发学生进行数学探究的兴趣,唤醒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在情境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的将精力投入到学习中,使新的数学探究活动顺利展开。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紧密围绕着学生将要进行探究的数学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巧妙的创设出以问题为主的情境,以此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思维。    

2、在探究性活动教学中,选择合理的探究内容对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师选择的内容必须是小学生有必要探究的,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探究出结果的,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全面提高,才能有利于他们认知策略的形成。小学数学的探究性学习内容主要涉及到揭示数学规律和形成数学法则,以及数学知识的延伸这几方面。由于探究学习中的学习内容都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因此,老师在选择内容时还应考虑到学生的内在需求,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和存在疑惑的数学问题来进行探究。通常情况下,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且能够生成教学目标的数学内容才具有探究价值。    

3. 开展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

小学数学的探究性学习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怎样做和为什么做的道理,这正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所以,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创设多种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能使他们的智力和各项技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数学教学本身比较枯燥,教师若能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必定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学生在动手操作时,教师应鼓励他们求异创新,以进一步开拓他们的思路,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实践证明,大多数小学生认为,通过自己观察和动手操作来学习数学知识,比老师讲授知识和在教科书上寻找答案更加有意义。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