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分》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04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金菊芳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  提出主题  任务驱动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 小朋友,春天就要到了,你们喜欢什么活动?(春游)二(1)班的小朋友已经为明天的春游准备了许多好吃的,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食品?(出示课件图片)

  2.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3.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二(1)班的小朋友在分苹果时,每份都同样多。 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4. 你们猜猜看,为什么每份要分同样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诱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第二阶段  提出主题 初步分享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 学习例1,引入平均分

  师:二(1)班的小朋友还有些食品没分好,咱们帮帮他们好吗? 要求:

  (1)请各组同学利用20枝铅笔代替火腿肠,帮二(1)班的小朋友分火腿肠。

  (2)要像他们分苹果一样每份分同样多。

  A、 小组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怎样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样多。

  B、 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C 、小组推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配方案。

  (3)小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 巩固“平均分”的含义

  (1)作业P13 的“做一做”

  A 、读题,理解题意。指名说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把10个面包分成5份,每份的面包块数同样多)在“平均分”下注明每份同样多。

  B 、动手操作:用10个小纸盒代替面包,动手分一分。

  C 、同桌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个面包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2个面包。

  (2)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用“平均分”把刚才分食品时的每一种分法说一说吗?(指名说)

  3. 学习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1)小组先讨论分法,再动手分一分,要求用15个乒乓球代替橘子。

  (2)展示汇报分的过程。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讨论这几种分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分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最后分完的结果必须每份同样多。)

  提问: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快、准确)

  4. 独立进行平均分,做P14的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用铅笔代替矿泉水,动手分一分。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第三阶段  关注学科  渗透要素

  三、巩固应用,消化提高

  1. 练习三第3题

  (1)学生自己读题,根据题意从学具卡片中拿出圆形卡片代替梨。

  (2)自己动手分一分,将梨子平均放进3个盘子里(用小纸盒代替盘子)。

  (3)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说说你们分的过程和结果。

  2. 练习三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用画一画的方法,往每一个花瓶里插花,根据题目的要求想怎么插就怎么插。(并涂上颜色)

  (2)交流展示插花结果,并说说自己的想法(突出平均分)

  (3)评选,谁插得花最漂亮。选出每瓶插得同样多的,强调把12朵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4朵。

  3. 练习三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判断。

  (2)集体交流,说清判断的理由。

4. 联系生活实际讨论交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你看到了是平均分的?

第四阶段  展示分享  评价成果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要注意什么?

第五阶段  迁移拓展  价值升华

  五、拓展延伸

  把自己家的水果或其它物品按家中人口平均分一分。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