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基于特色地域文化的学科综合性学习的研究)(2课时)
武进区夏溪小学 丁小英
教学要求:
1.初步学会阅读咏叹同一物体的文章,感知不同的文章内容的展开,相同与区别是为作者表达情感体现中心思想服务的。
2.初步懂得“借物抒情”“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并在练笔表达中初步尝试运用。
一. 复习导入
1.我们欣赏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可贵之处永久保持的香气)
2.能用词语来形容他们和宋庆龄奶奶给你留下的印象吗?
二.拓展比较(比较内容)
1.大拓书“美文赏析”中的《樟树》一文,课前都读过了,主要写了什么?(外形、生长特点、用途)
小组讨论交流,集体交流。
2.比较外形:
(1)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和校园中的樟树分别长啥样?(男女生分读)。
(2)同样描写樟树外形,你喜欢哪篇短文的描写,为什么?(一简洁,直接写出特点。一详细,描写具体生动)
一简洁一详细,但是都让我们体会到了什么?
3.比较生长特点
(1)生长特点描写介绍形式一样吗?(男生读-------女生读-------)
(2)又是简洁一详细,你又体会到什么?
4.两篇短文内容还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宋中是写保持香气的可贵之处,而樟树是简洁列出樟树的用途)大组与大组对读。
(最后一节赞叹对象不同)有感情朗读最后一段。(大组比读)
6.咱们再来看看题目,《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用大量笔墨写樟树拒虫且永葆香气,而《樟树》一文简洁写作用,恰当吗?(联系表格)
课 题 | 主要写了哪些方面? | 写作方法 |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 外形 、 生长特点、 可贵之处———香气
| |
《樟 树》 | 外形 、 生长特点、 用途
|
三.比较表达方式
今天我们来认识两种写作方法
1.(出示)写作方法
借物抒情:借描绘物品形象抒发自己的感情。
借物喻人:文中的物与人有相似点,写物的目的是为了表现人的性格品质。
2. 《樟树》《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运用了哪种写作方法。讨论后填表。
(《樟树》一文是描写樟树来表达对樟树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赞叹。借物抒情)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为了除了表达对樟树的热爱与赞叹,还表达对宋庆龄的爱戴、崇敬和怀念之情,赞叹了她的不屈不挠、旺盛的斗争精神,除了借物抒情,更是借物喻人)
四.练笔实践
1.课前同学们用相机拍下校园中的樟树,展示欣赏,能用你的语言来具体描绘眼中的香樟吗?(指导外形的顺序,或从远到近的顺序)
小组合作,模仿借鉴两篇文章分工合作围绕外形 、生长特点、可贵之处香气等方面描绘。
(课堂上纷纷展示捡来的落叶和枝干,感受香樟的香气)
2.那么我们校园中有没有像樟树一样无私奉献的平凡人物呢?你看到他们做哪些工作?
(师出示食堂生拍摄的工作人员工作及采访照片和视频,)
2如果让你也来既描绘我校的樟树,和这些平凡人物,这就是借物喻人。
观察校园中的樟树,可以借鉴两篇文中的词语,句子。
五.课外推荐
快速浏览诗歌
泰戈尔的《金色花》
《金色花》中金色花其实是 ,文章是以 的形式写“我”与母亲之间的嬉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