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花木文化的音乐教学《游子吟》
--特色地域文化学科综合性学习(音乐学科综合性学习拓展型教学设计)
武进区夏溪小学 李丹
教学目标:
1. 学唱歌曲《游子吟》,怀着对母亲的赞赏之情演唱。通过学习,教育学生从小就应体贴父母、孝敬父母。
2. 通过课外实地考察、采访实践探究,积极参加音乐实践活动,从中获得快乐。
3.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培养观察、交流、探究等综合能力。
教学设计:
第一阶段 提出主题 任务驱动
一.展示特色 激发兴趣
1. 大屏出示夏溪花木市场上父母劳动的场面。
2.通过回家拍摄父母在市场劳作的照片,了解父母的艰辛。
3.交流感受。
4.揭示活动主题“游子吟”。
二.头脑风暴 形成课题
1. 围绕主题“游子吟”提出想研究的问题。小组内进行问题的筛选和提炼。
黑板展示小组形成的问题。
2. 教师引导大家梳理、提炼形成研究小课题和活动计划
预设:回家观察父母平时在花木市场的劳动场景,拍摄进行记录,了解父母的辛苦。和实地考察、记录体验、在课堂创编动作来体验劳动。
第二阶段 综合实践 初步分享
1.同学们在家长协助下,实地考察、记录、体验在花木市场劳动的辛劳。
2.以自己的方式形成活动汇报成果。(舞蹈展示、小组解说等 )
3.课堂上进行初阶段汇报
第三阶段 关注学科 渗透要素
一、导回忆母爱
1.谈话入
师:同学们,我们出生在夏溪花木市场,从你们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你们给家庭带来了欢乐 ,带来了生机和希望,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妈妈对你们的牵挂和惦记,为了我们能快乐健康的成长,妈妈为我们付出了很多的爱,你们能说一说你的妈妈平时在花木市场都怎么劳动的?
师:大屏幕出示父母在市场劳动的照片。
师:小组讨论,看完照片,你们想对妈妈说些什么话呢?
师:大家说得真好,从大家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了人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母爱!其实自古以来,我们每个人都感受过妈妈的爱,都离不开妈妈的爱,妈妈给予孩子的都是无私的爱。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位古代的妈妈,你们看——她在做什么?(出示幻灯片:妈妈在缝衣服的情景)
生:她在缝衣服。
师:能不能再说得具体点?她在为谁缝衣服?
生:为她的孩子缝衣服。
师:对,慈爱的母亲一针一线地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她担心儿子迟迟不能回来,因此细针密线把衣衫缝得结实耐穿,但心里却盼着儿子早些平安回来。这就是我国唐朝著名的诗人孟郊的母亲,而孟郊为了表达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感激之情,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游子吟》。
2.朗读古诗
师:我想大家对这首诗应该都比较熟悉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朗读一遍。
师:嗯,读得很好,那谁来说说看,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意思呢?
( 生自由回答 )
师:你们说的都很好。这首诗的意思是:慈爱的母亲一针一线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她担心儿子迟迟难归,因此,细针密线把衣服缝的结实耐穿,但心里却盼着儿子早些平安回来。像小草似的的儿女,怎么也报答不了春天阳光般伟大的母爱。整首诗比喻父母的恩情深重,难以报答。
师:现在,大家对这首古诗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了,让我们有感情的再朗读一遍吧!
(再次深情地朗诵《游子吟》)
二、体验母爱
师:这一遍大家读得可真不错!看来你们都被诗歌深深地打动了,其实被打动的不只是你们,还有许许多多的儿女们。有一位叫谷建芬的作曲家为了让人们能够更好的表达这种情感,为诗歌加上了神奇的音乐语言,使它变成了一首动听的歌曲。让我们一起静下心来听一听。
1、出示课件,师范唱歌曲《游子吟》。
师:听完了这首歌,我们一起来找一找,乐曲中有没有我们以前没有见到过的音符?(引导学生说出有前倚音的地方。)
3、前倚音的教学。
师:这个音是我们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你们看它的形状像什么?大家看,它的形状就好像妈妈紧紧地拉着小朋友的手,害怕他离开自己的那种依依不舍的感觉。它有一个特有的名字叫前倚音。那么我们在演唱的时候也要注意将这两个音符连起来唱,就像妈妈和她的孩子紧紧连在一起。那么,当它出现在乐曲中,该如何演唱呢?
(教示范唱第一句歌词)
师:你们也来试试好吗?(生唱)
师:很好!接下来,让我们把所有的前倚音都找一找。乐曲中共出现了几次?
(四次)
师:对,四次。那谁来说一说,为什么这里会出现这么多的前倚音呢?
(自由回答)
师:嗯,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之所以歌曲中会出现这么多的前倚音,是因为要体现母子情,作者是想把母子之间那种依依不舍的感觉给表现出来。既然前倚音在我们这首歌曲里起到了这么重要的作用,那我们一定要把它们唱得更好哦!
4、学唱歌曲
师:因为这是一首表达母子情深的歌曲,所以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绪来唱呢?(深情的)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一起学唱这首歌吧!(师教唱歌曲,生跟琴学唱,演唱过程中指出不足。)
师:这一遍总体来说唱得还是挺不错的!通过这遍演唱,我们再来看一看,作曲家用不同的旋律将这首诗呈现了几遍?
生:两遍。
师:对,这两遍也就是这首歌曲的前后两段。那么,这两段旋律有什么不同呢,该用怎样的感情去演唱呢?我们一起跟录音唱一唱,边唱边感受歌曲情感,并思考这个问题。
(播放录音)
5、歌曲处理
(与生讨论,讲解歌曲音区、旋律进行,并回答问题)
师:第一段可用亲切、温柔、连贯的声音深情地演唱;第二段可在情感上做细处理,要唱得激动、充满感情,并用渐强的力度来演唱,把歌曲的高潮推至结束句 ;(板书)
这里,我们还需注意,最后的结束句可用渐慢渐弱的处理,唱得意味深长,以表达念念不忘的深情。
6、跟琴完整演唱歌曲,并提示结束句的唱法。
师:先听我示范一遍歌曲的最后一句,注意在演唱的时候一定要渐慢渐弱,最后轻轻的结束。
三、回报母爱
1、创编劳动的舞蹈动作
师:前面的演唱让我们体会了孟郊对母亲的爱,现在我想给大家出一个小小的难题,你们能不能用肢体语言也就是表演父母在花木市场的劳动场景,创编动作。
2、小组展示舞蹈成果
师:刚才同学的表演实在是太精彩了,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受到了父母劳作的辛劳。
师:那么下次父母劳作的的时候,老师希望懂事的你们都能用自己的方式向爸爸妈妈表达你们的心意。可以为市场上的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帮他们干干活,老师这里有学生帮父母干活的照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四、小结 下课。
第四阶段 展示分享 评价成果
1.对第一阶段提出的研究小课题进行梳理汇报。
2.对拍摄的视频、图例、照片相关文字解说再次加工整理。
3.小组讨论,集体课堂上进行展示。
4.总结评价 交流感受
第五阶段 迁移拓展 价值升华
实践:去花木市场观察父母劳动场景,拍摄记录,并在课堂讨论父母劳动的辛苦,并创编劳动的舞蹈动作,并且进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