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研究课活动评议(一)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04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杨珺

研究

特色地域文化背景下小学美术课程综合性学习的研究

教者

杨珺

班级

六(2)

上课

内容

水墨画之松树

时间

第七周

地点

录播室

记录人

许荣美

参加

对象

美术组全体教师及空课教师

山水画——之松树(第一稿设计)

武进区夏溪小学   杨珺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对语文课中学习的诗句等启发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中国山水画之松树;

技能目标:通过欣赏诗歌,松树的图片,掌握松树的基本画法。

情感目标:感受山水画中松树的美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以及民族艺术的情感,培养学生做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通过欣赏描绘松树的诗歌,图片及山水画松树作品,激发学生勇于尝试用水墨表现黄山松。

三、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学习,了解水墨画之松树的基本画法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1、想一想 猜一猜

皮肉粗糙手拿针,悬岩绝壁扎下根,一年四季永长青,昂首挺立伴风云。

学生回答:青松

2、想一想 说一说

(1)出示诗词歌赋:你知道关于青松的诗词歌赋吗?

(2)同学们知识真渊博,文人墨客之所以喜欢用诗词歌赋来写松,正是因为它的高贵的品质,你能用一些词语来形容松树吗?

千姿百态 郁郁苍苍 枝干遒(qiú)劲 坚忍不拔 挺拔刚毅 坚强不屈……

(3)青松有着这么高尚的品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山水画之松树》。

(二)新授部分

(1)欣赏黄山松

从古至今,人们描绘松树的诗画很多,尤其以黄山松最有特色,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提出问题:为什么叫做迎客松、麒麟松、团结松呢?

学生回答

迎客松   此松是黄山松的代表,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挥展双臂,热情欢迎海内外宾客来黄山游览。

望客松    枝叶苍劲,姿态优美,俯望游人,似在点头致意。

送客松    此松虬干苍翠,侧伸一枝,形似作揖送客,故名“送客松”。有诗赞曰:“岩前倩影侧枝伸,青翠容颜满面春。黄海大夫真好客,天天挥手送游人。”

探海松    它有一侧枝很长,倾伸前海,犹如苍龙探取海中之物。

蒲团松    因模样酷似许多小松团结一心,被誉为蒲团松。此松顶部扁平,有一两间房屋那么大,主干一米来高,很象一张独脚圆桌;松针稠密,可容一、二十人席松顶而坐。

麒麟松    高枝如麟角,低枝似麟尾,主干树皮如麟甲斑斑,酷似麒麟之态。

团结松    五干围抱,枝叶茂盛,团团簇簇,竞相生长,状若兄弟5人相互拥抱,人称“团结松”。

连理松    拔地而起,在离地2米处树分两干,并蒂齐肩,亭亭直上,直至顶端,且粗细、高低几乎一模一样,至今生机盎然,神采不衰。

竖琴松    它主干挺直,顶状如伞,形似竖琴。

(2)比一比 说一说 画一画

a.看了这么多黄山松,你觉得他们的造型有什么特点?跟其他的树比比看呢?比如(柳树)

从树干、树皮、树枝、树叶几个方面来说一说。

学生回答

b.教师总结并简单示范

黄山松的枝条大都向左右平伸,或向下倒生,极少有向上生的。一般树枝,绝大多数是向上生的,除非柳条挂下去。然而柳条是软弱的,地心吸力强迫它挂下去,不是它自己发心向下挂的。

(3)欣赏大师作品,教师示范松树的画法

a.黄山松真是姿态奇特,怪不得大师们停不下笔来。

欣赏石涛、黄宾虹、潘天寿等画家表现的松树作品。

石涛画了很多有关松树的绘画作品,赞美松树的高尚品格。

黄宾虹、潘天寿等画家也在绘画作品中表现了松树坚贞不屈的品质。

b.教师示范松树的画法

画松树一般先画干、再画枝,有时也画根,然后画松针。一般先勾再皴、擦,而后染,最后点苔。

松针一般有圆形、扇形,平台三种画法,松干的皴法一般有方皴、圆皴、双圆皴。

画好之后添加一些山石。

(4)欣赏学生作品,学生作业

a.欣赏学生画的一些松树来表达自己情感。

b.请大家说一说这些学生作品有哪些地方吸引你的,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的?

(5)作业要求

a.在宣纸上画出松树的造型

b.注意笔墨的方法,技法的运用。

(6)展示与评价

学生展示,生生互评自评,教师点评。

三、教师总结

人活着就应如黄山松一样坚韧、顽强、乐观,不抱怨环境的优劣,不埋怨条件的好坏。学会适应,学会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的挑战,让生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绽放出绚丽的光彩。人当学松,任凭雨打风吹,我自岿(kui)然不动;人当如松,任凭艰难困苦,我亦勇往直前。

主持人:我校的特色地域文化背景下小学美术课程综合性学习的研究,并不是把教材进行重组,而是基于地域特色文化背景下,深入挖掘资源,拓展学生的绘画水平。

吴建平:我们在组合进行地域特色文化拓展性材料的选择时,应考虑学生的生活阅历、认知水平、现有知识、年龄特点等,选择的材料要切合学生实际,使学生感兴趣。如:对于低段的孩子,重在激趣。如儿歌类、谜语类的、画面、视频、绘本等。不求深度和广度,以学生喜爱的方式方法进行。

主持人:特色地域文化背景下小学美术课程综合性学习的研究,还是结合小学美术的技能及知识目标为基础,都要充分考虑不同学习对象已有的经验和认识,以课程标准课相关要求来确定适当的目标。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