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地域文化,助力美术创新课堂
对于小学美术课堂而言,美术教师应当改变教育观念,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自身定位,旨在让学生们主动进行思考、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美术课的课标要求,适当开展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可以结合地域文化,充分利用环境的有利之处,对花木文化进行初步感知,给予学生们动手创造的机会,让学生们尝试更多的创作形式,在学生创作时及时走进他们身边给予引导,促使及时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刺激他们的创新性思维的产生与运用。同时,教学过程中不能忽略因材施教原则,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根据他们不同的特性,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巧妙结合一些地域文化特色,让他们自由发挥,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使得他们的创新性思维能够更好地发展。
学生对于家乡的身边的事物较为熟悉,会更加有一些创新的欲望和热情,在这一学情下,学生会有一些创新的灵感产生,但如果学生没有意识到,或不予以重视的话,就容易使一个好的想法消失无踪。因此,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教师首先应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独特想法。尤其是在课堂上,在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与同学分享自己观点的同时,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敢于配合,还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与教师之间没有隔阂或者心理屏障。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不惧怕向教师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