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应用学过的数、计算以及简单的方位知识解决现实情境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活动,巩固前面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 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秋天我们会看到这些景象 图片展示 → 果实累累 北雁南飞 满山红叶 稻谷飘香 芦花飘扬 同学们,秋天美吗?你们喜欢秋天吗?(喜欢)秋天的果园更加地美丽,大象伯伯想邀请我们去它的果园做客,你们愿意吗?
【设计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为此,运用课件展示秋天的美景,创设游园的教学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二、参观果园,搜集信息,解决问题。 想像: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大象伯伯的果园会是什么样子? 课件出示(果园全景图)
1、引导学生观察果园全景图 提问:睁开眼睛,看看,大象伯伯的果园都有些什么呀? 引导:谁能用学过的数字说一说?(果园里有5棵苹果树,4棵梨树,一共有9棵果树。5+4=9 ) 谈话:大象伯伯想请两位小朋友帮它解决两个问题,请的是谁呢?
(课件)女孩:这样看,梨树在哪边?(右边)
男孩:这样看,梨树又在哪一边呢?(左边)
质疑:为什么梨树一会儿在左边,一会儿又在右边呢? 小结:站的方向不同,看到的情况也就不同。
【设计说明:“分清左右”是这一环节的教学目标。课件中,用本班学生真实的人物向全班提出问题,可以增加学生对问题的亲切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可以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
2、观察梨树局部图 提问:先来看看大象伯伯的梨园,注意观察 :谁在梨树上?谁在梨树下? 小猴在谁的上面?在谁的下面?
第二个问题“在谁的下面?”是说哪个在谁的下面? 追问:谁能根据小鸟和小兔的情景图,说一句话?用算式怎样表示? (小鸟图)树上有4只小鸟,又飞来3只,一共有7只?算式:4+3=7或3+4=7 (小兔图)有4只小兔在捡梨子,1只篮子盛满走了,还剩3只。算式:4-1=3
【设计说明:“分清上下”和“说话训练”是这一环节的教学目标。说话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训练的重点是要让学生“说”得完整、准确、简练、有条理,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训练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从而正确解决问题。】
3、观察动物局部图 谈话:果子成熟了,一支运输队来帮大象伯伯摘果子了,它们是谁呀? 提问:(1)小猫前面一辆车是谁在推?后面一辆车是谁在推?(谁能把第二问补充完整?) (2)运苹果的车有( )辆?是哪几辆?运犁的车有( )辆?是哪几辆?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
(1)犁有( )筐?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1个1个数
2个2个数 2+2+2+2=8
(2)苹果有( )筐?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1个1个数
3个3个数
3+3+3=9
(3)从前面数,小猫排在第4个,从后面数,小猫还是排在第4个,运输队一共有几个小动物?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
【设计说明:“分清前后”“几”和“第几”是这一环节的主要教学目标。同时,通过经历数犁、苹果的筐数,知道数物体的方法,同时能用算式表示数出的结果。】
4、方位操:前面前面前拍拍,后面后面后指指,左面左手拍左肩,右面右手拍右肩。(连续说两遍)
【设计说明:游戏是低年级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穿插一段方位操,既让学生得到了休息,又紧贴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游戏中练习、思辩,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三、你问我答,发现问题,自主探讨。 谈话:请小朋友把在“丰收的果园”里看到的、想到的提出问题来考考大家,比一比哪一组提的问题好?哪一组回答的问题多?(出示评比表)
1、各组代表戴头饰上台提问(小兔组、小鸟组、松鼠组、小猴组)
预设场景: (1)哪一组能回答小兔组提出的问题?
(2)小鸟组,你想请哪一组回答?他(她)的回答你满意吗?
(3)松鼠组,这个问题你能自己解决吗?
(4)小猴组提出的问题真与众不同…… 问题(如):
苹果树有5棵,梨树有4棵,一共有几棵? 5+4=9
一共有9棵果树,苹果树有5棵,梨树有几棵?9–5=4
一共有9棵果树,犁树有4棵,苹果树有几棵?9–4=5
苹果树比梨树多几棵? 5-4=1 → → 追问:“5”表示什么?“4”又表示什么? ……
2、谁还能提出与别人不同的问题,为自己的小组获得更多的红旗吗?
3、结束讨论,评比小结 激励:小朋友们,你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夸夸自己吧!